皎然简介
-
皎然所在朝代:唐代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 寻陆鸿渐不遇
- 奉和颜使君真卿修《韵海》毕,州中重宴
- 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
- 兵后送姚太祝赴选
- 同颜使君清明日游,因送萧主簿
- 别洞庭维谅上人
- 同袁高使君送李判官使回
- 渚山春暮,会顾丞茗舍,联句效小庾体
- 送卢仲舒移家海陵
- 南池杂咏五首。水月
- 题馀不溪废寺
- 山居示灵澈上人
- 宿法华寺简灵澈上人
- 同诸公奉侍祭岳渎使大理卢幼平自会稽回经平望…不至
- 访陆处士羽(一作访陆羽处士不遇)
- 赠颜主簿
- 赠张道士
- 奉同卢使君幼平游精舍寺
- 题沈少府书斋
- 送契上人游扬州
- 同明府章送沈秀才还石门山读书
- 送陈秀才赴举
- 送僧绎
- 答胡处士
- 酬张明府
- 建安寺西院喜王郎中遘恩命初至联句
- 乐意联句一首
- 湖南兰若示大乘诸公
- 春日杼山寄赠李员外纵
- 忆天台
- 偶然五首
- 长门怨
- 忆天台
- 相和歌辞。从军行
- 相和歌辞。长门怨
- 酬秦山人赠别二首
- 答裴济从事
- 苕溪草堂自大历三年夏新营洎秋及春…四十三韵
- 和阎士和望池月答人
- 奉酬袁使君送陆灞却回期道寺院
- 戏呈薛彝
- 赠融上人
- 感兴赠乌程李明府伯宜兼简诸秀才
- 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太湖
- 奉和袁使君高,郡中新亭会张炼师昼会二上人
- 夏日奉陪陆使君长源公堂集
- 西溪独泛
- 题郑谷江畔桐斋(郑生好琴,性达,兼寡欲)
- 送关小师还金陵
- 送德清卫明府赴选(时柳黜陟有荐状)
- 送郑孝廉淮西觐省
- 奉酬袁使君西楼饯秦山人与昼同赴李侍御招三韵
- 送李丞使宣州
- 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
- 送韦向睦州谒独孤使君汜
- 同杨使君白蘋洲送陆侍御士佳入朝
-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 送李喻之处士洪州谒曹王
- 九月八日送萧少府归洪州
- 送禀上人游越
- 送僧游宣州
- 劳山居寄呈吴处士
- 陇头水二首
- 奉酬陆使君见过,各赋院中一物,得江蓠
- 讲古文联句
- 安吉崔明甫山院联句一首
- 道观中和潘丞观青溪图联句
- 妙喜寺高房期灵澈上人不至,重招之一首
- 遥酬袁使君高春暮行县,过报德寺见怀
- 冬日遥和卢使君幼平、綦毋居士游法华寺高顶临湖亭
- 寄常一上人
- 赠乌程李明府伯宜、沈兵曹仲昌
- 赠柳喜得嵩山法门自号嵩山老(一作赠柳先生)
- 兵后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其寺贼所焚)
- 妙喜寺逵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
- 铜雀妓
- 赋得竹如意送详师赴讲(青字)
- 望远村
- 效古(天宝十四年)
- 拟长安春词
- 溪上月
- 问遥山禅老
- 张伯英草书歌
- 相和歌辞。铜雀妓
- 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
- 释裴循春愁
- 酬薛员外谊见戏一首
- 奉酬李中丞洪湖州西亭即事见寄兼呈吴冯处士…长史
- 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因有是寄
- 奉贺颜使君真卿二十八郎隔绝自河北远归
-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兼赏陆生文卷
- 答李侍御问
- 招韩武康章
- 秋居法华寺下院望高顶赠如献上人
- 酬秦系山人题赠
- 奉陪陆使君长源诸公游支硎寺(寺即支公学道处)
- 夏日集李司直纵溪斋
- 夏日题桐庐杨明府纳凉山斋
- 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
- 和邢端公登台春望句,句有春字之什
- 陪卢判官水堂夜宴
- 夏日集裴录事北亭避暑
- 与王录事会张征君姊妹炼师院玩雪兼怀清会上人
- 题周谏别业(予寺与周生所居俱临苕水)
- 同卢使君幼平郊外送阎侍御归台
- 奉陪杨使君顼送段校书赴南海幕
- 送清会上人游京
- 白蘋洲送洛阳李丞使还
- 送辨聪上人还广陵
- 送清励上人游福建
- 杂言重送皇甫侍御曾
- 送侯秀才南游
- 康造录事宅送太祝侄之虔吉访兄弟
- 送至严山人归山(一作送严上人)
- 送灵澈
- 兵后馀不亭重送卢孟明游江西
- 送罗判官还寿州幕
- 送吉判官还京赴崔尹幕
- 送崔詹事论之上都(崔尝典吴兴)
- 京口送卢孟明还扬州
- 送沙弥大智游五台
- 送道契上人之越觐大夫叔
- 答裴评事澄荻花间送梁肃拾遗
- 诮士和别
- 送吴冯游京
- 答张乌程
- 赋得石梁泉送崔逵
- 还丹可成诗联句
- 建安寺夜会,对雨怀皇甫侍御曾联句
- 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一首
- 重联句一首
- 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
- 冬日建安寺西院,喜昼公自吴兴至,联句一首
- 赠李中丞洪一首
- 答苏州韦应物郎中
- 自苏州访医回酬卢士关判官见赠
- 同裴录事楼上望
- 秋晚宿破山寺
- 南湖春泛有客自北至说友人岑元…叙相思之志以寄焉
- 酬邢端公济春日苏台有呈袁州李使君…辛阳王三侍御
- 奉和裴使君清春夜南堂听陈山人弹白雪
- 酬崔侍御见赠
-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 拟长安春词
- 昭君怨
- 闻钟
- 赤松(一作赤松涧)
- 杂寓兴
- 前溪作
- 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
- 奉酬陆使君见过,各赋院中一物,得江蓠
- 夏日同崔使君论登城楼赋得远山
- 妙喜寺逵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
-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 南池杂咏五首。虚舟
- 哭吴县房耸明府
- 戏题二首
- 杂寓兴
- 杂兴六首
- 寓言
- 吊灵均词
- 翔隼歌送王端公
- 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
- 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炼师归林屋洞
- 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
- 湛处士枸杞架歌
- 姑苏行
- 武源行赠丘卿岑
- 长安少年行
- 送旻上人游天台
- 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 酬秦山人出山见呈
- 酬秦山人见寻
- 潜别离
- 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鶺鴒峰兰若见怀
- 访朱放山人
-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
- 山中月夜寄无锡长官
- 题山壁示道维上人
- 酬李侍御萼题看心道场赋以眉毛肠心牙等五字(得牙字)
- 春夜期裴都曹济集心上人院不至
- 赠韦早陆羽
- 酬秦系山人戏赠
- 舟行怀阎士和
- 戏呈吴冯
-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观却望湖水
- 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效曹刘体
- 独游二首
- 新秋同卢侍御、薛员外白蘋洲月夜
- 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
- 题报恩寺惟照上人房
- 同李著作纵题尘外上人院
-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
- 集汤评事衡湖上望微雨
- 夜过康录事造会兄弟
- 酬元主簿子球别赠
- 送穆寂赴举
- 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效曹刘体
-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
- 送乾封李成
- 送清凉上人
- 送至洪沙弥游越
- 送邢台州济(一作送独孤使君赴岳州)
- 送柳淡扶侍赴洪州(此子素少宦情共予有西山之好)
- 送重钧上人游天台
- 送裴邕之上京
- 登开元寺楼送崔少府还平望驿
- 寄路温州
- 送丘秀才游越
- 送杨校书还济源
- 九日同卢使君幼平吴兴郊外送李司仓赴选
- 送颜处士还长沙觐省
- 于武原从送卢士举
- 咏史
- 赋得谢墅送王长史(其墅即昼七代祖吴兴守旧居)
- 夏日同崔使君论登城楼赋得远山
- 泛长城东溪,暝宿崇光寺,寄处士陆羽联句
- 重联句一首
- 秋日潘述自长城至霅上与昼公、汤评事游集累日…以寄之
- 寓兴
- 送秘上人游京
- 赋得啼猿送客
- 南楼望月
- 怀旧山(一作沧浩诗,题云留别嘉兴知己)
- 宿吴匡山破寺
- 青阳上人院说金陵故事
- 送僧之京师
- 送许丞还洛阳
- 题湖上草堂
- 答孟秀才
- 酬李补阙纾
- 南池杂咏五首。寒山
- 江上风
- 戏题松树
- 问天
- 览史
- 赋得谢墅送王长史(其墅即昼七代祖吴兴守旧居)
- 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同字)
- 南池杂咏五首。寒山
- 惜暮景
- 古别离(代人答阎士和)
- 万回寺
- 闻钟
- 山雪
- 述梦
- 赤松(一作赤松涧)
- 戏题松树
- 偶然五首
- 问天
- 寓言
- 前溪作
- 戏作
- 若邪春兴
- 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
- 送商季皋
- 步虚词
- 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
- 答韦山人隐起龙文药瓢歌
- 桃花石枕歌赠康从事
- 寒栖子歌(曾居庐山,欲有事罗浮之行)
- 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
- 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
- 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
- 郑容全成蛟形木机歌
- 戛铜碗为龙吟歌
-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 买药歌送杨山人
- 薛卿教长行歌(时量移湖州别驾)
- 桃花石枕歌送安吉康丞
- 赋得吴王送女潮歌,送李判官之河中府
- 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时量移湖州长史)
- 陈氏童子草书歌
- 饮茶歌送郑容
- 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
-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
- 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
- 观裴秀才松石障歌
- 送顾处士歌
- 水精数珠歌
- 兵后西日溪行
- 短歌行
- 山月行(一作关山月)
- 顾渚行寄裴方舟
- 风入松
- 陪卢中丞闲游山寺
- 湖南草堂读书招李少府
- 答李季兰
- 酬郑判官湖上见赠
- 送别
- 与昂上人两字继合四句初字日
- 次日
- 横吹曲辞。陇头水
- 相和歌辞。王昭君
- 相和歌辞。短歌行
- 琴曲歌辞。风入松歌
- 杂曲歌辞。苦热行
-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
- 杂曲歌辞。古别离
- 杂歌谣辞。步虚词
- 劳山忆栖霞寺道素上人久期不至
- 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人
- 酬薛员外谊苦热行见寄
- 采实心竹杖寄赠李萼侍御
-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酬两作
- 答豆卢居士春夜游东园见怀
- 寄崔万芳夔
- 晚冬废溪东寺怀李司直纵
- 早秋桐庐思归示道谚上人
- 劳劳山居寄呈吴处士
- 寄报德寺从上人(鼓吹山在寺西)
- 题湖上兰若示清会上人
- 秋宵书事寄吴凭处士
- 晚秋登佛川南峰怀裴例
- 酬姚补阙南仲云溪馆中戏题随书见寄(一作清江诗)
- 和裴少府怀京兄弟
- 春日和卢使君幼平开元寺听妙奘上人讲
- 奉酬李员外使君嘉祐苏台屏营居春首有怀
- 和李舍人使君纾题云明府道室
- 奉和陆中丞使君长源寒食日作
- 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
- 赠和评事判官
- 贻李汤
- 述祖德赠湖上诸沈
-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
- 戏赠吴冯
- 晚秋宿李军道所居
- 送陆判官归杭州
- 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
- 奉陪陆使君长源、裴端公枢春游东西武丘寺
- 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此时公权领湖州)
- 奉和崔中丞使君论李侍御萼登烂柯山宿石桥寺效小谢体
- 九日和于使君思上京亲故
- 伏日就汤评事衡湖上避暑
- 奉和颜使君真卿修《韵海》毕会诸文士东堂重校
- 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至,集陆处士羽青塘别业
- 宿道士观
- 冬日天井西峰张炼师所居
- 奉同颜使君真卿开元寺经藏院会观树文殊碑
- 奉同颜使君真卿、袁侍御骆驼桥玩月
- 经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义白日升仙处
- 游溪待月
- 早秋陪韩明府泛阮元公溪
- 九日陪颜使君真卿登水楼
-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
- 自义亭驿送李长史纵,夜泊临平东湖
- 出游
- 界石守风,望天竺、灵隐二寺
- 晦日陪颜使君白蘋洲集
-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
- 和李侍御萼岁初夜集处士书阁(书阁即侍御所创)
- 汤评事衡水亭会觉禅师
- 与朝阳山人张朝夜集湖亭,赋得各言其志
- 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
- 寄昱上人上方居
- 夏日与綦毋居士、昱上人纳凉
- 建元寺集皇甫侍御书阁
- 郭北寻徐主簿别业
- 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
- 和阎士和李蕙冬夜重集
- 春日陪颜使君真卿、皇甫曾西亭重会《韵海》诸生
- 寒食日同陆处士行报德寺,宿解公房
- 兵马曹季良宅夜集
- 寻天目徐君
- 同李中丞洪水亭夜集
- 题秦系山人丽句亭
- 春夜集陆处士居玩月
- 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时人相传是宝月道人后身也)
- 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空
- 冬日山行过薛征君
-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 春夜与诸公同宴呈陆郎中
- 九日阻雨简高侍御(时与高公近邻)
- 晚春寻桃源观
- 送梁拾遗肃归朝
- 送陆侍御士佳赴上京
- 奉陪颜使君真卿登岘山,送张侍御严归台
- 答道素上人别
- 霅溪馆送韩明府章辞满归
- 送张彝归长沙
- 秋日毗陵南寺送潘述之扬州
- 春日又送潘述之扬州
- 新秋送卢判官
- 奉送陆中丞长源诏征入朝
- 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
- 冬日送颜延之明府抚州觐叔父
- 酬别襄阳诗僧少微(诗中答上人归梦之意)
- 送沈秀才之闽中
- 送沈居士还太原
- 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阳冰西上献书时会有诏征赴京
- 兵后送薛居士移家安吉
- 送邬傪之洪州觐兄弟
- 送崔判官还扬子
- 送皇甫侍御曾还丹阳别业
- 送履霜上人还金陵西山
- 送顾道士游洞庭山
- 送柳察谏议叔
- 夏日题郑谷江上纳凉馆
- 太湖馆送殷秀才赴举
- 早春送颜主簿游越东,兼谒元中丞
- 送道琚上人还金陵
- 送珍上人还天竺,兼寄广通上人、秦山人
- 送张孝廉赴举
- 送刘司法之越
- 送简栖上人之建州觐使君舅
- 送王居士游越
- 送演上人之抚州觐使君叔
-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
- 冬日梅溪送裴方舟宣州
- 送僧游扬州
- 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 渡前溪
- 浣纱女(一作王维诗,题云白石滩)
- 待山月
- 杂兴
- 舂陵登望
- 投知己
- 别山诗
- 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
- 奉陪颜使君修《韵海》毕,东溪泛舟饯诸文士
- 今上初登极岁送皇甫孝廉赴选(孝廉即故大夫之子)
-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 送常清上人还舒州
- 岘山送崔子向之宣州谒裴使君
- 送严明府入关谒黎京兆
- 送杨遂初赴选
- 送赟上人还京
- 送广通上人游江西
- 送李秀才赴婺州招
- 送薛逢之宣州谒废使(一作谒裴使君)
- 送裴判官赴商幕
- 送唐赞善游越
- 送韦秀才
- 乌程李明府水堂同卢使君幼平送奘上人游五台
- 送李季良北归
- 送淳于秀才兰陵觐省
- 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上元江中蔡州有梁戒坛)
- 送卢孟明还上都
- 送李少宾赴举
- 留别阎士和
- 送李道士
- 送裴参军还下邳旧居
-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
- 送维谅上人归洞庭
- 同颜鲁公泛舟送皇甫侍御曾
- 送孙侍御游越
- 送还本上人游江西
- 送路少府使京兼觐侍御兄
- 送乌程李明府得陟状赴京
- 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
- 送潘秀才之舒州
- 送王山人游庐山
- 送沙弥长文游京
- 秋日送择高上人往江西谒曹王
- 送如献上人游长安
- 日曜上人还润州
- 寺院听胡笳送李殷
- 送胜云小师
- 宿支硎寺上房
- 从军行五首
- 塞下曲二首
- 览史
- 咏史
- 读张曲江集
- 咏数探得七
- 奉同颜使君真卿送李侍御萼,赋得荻塘路
- 赋颜氏古今一事,得《晋仙传》,送颜逸
- 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同字)
- 赋得灯心送李侍御萼(光字)
- 赋得竹如意送详师赴讲(青字)
-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
- 咏敡上人座右画松
- 讲德联句
- 项王古祠联句
- 与崔子向泛舟自招橘经箬里宿天居寺…联一十六韵以寄之
- 与李司直令从荻塘联句
- 远意联句
- 暗思联句
- 恨意联句
- 重联句一首
- 与潘述集汤衡宅怀李司直纵联句
- 重联句一首
- 重联句一首
- 春日对雨联句一首
- 春日会韩武康章后亭联句
- 康录事宅送僧联句
- 喜昼公寻山回相遇联句一首
- 送昼公联句
-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
- 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一首
- 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二韵
- 答黎士曹黎生前适越后之楚
- 答豆卢次方
- 答郑方回
- 答俞校书冬夜
- 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四十二韵
- 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敡上人房论涅槃经义
- 酬秦山人系题赠
- 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其亭即使君所创)
- 奉酬颜使君真卿见过郭中寺寺无山水之赏…以答焉
- 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
- 题沈道士新亭
- 陪卢使君登楼送方巨之还京
- 九月十日
- 酬李司直纵诸公冬日游妙喜寺题照、昱二上人房…述
- 奉酬颜使君真卿、王员外圆宿寺兼送员外使回
- 杼山上峰和颜使君真卿、袁侍御五韵赋得印字…之会
- 同薛员外谊喜雨诗兼上杨使君
- 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
- 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示清道人并沈道士
- 酬乌程杨明府华将赴渭北对月见怀
- 夏日登观农楼和崔使君
- 咏小瀑布
- 仙女台(得仙字)
- 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
- 潘丞孩子
- 南池杂咏五首。虚舟
- 南池杂咏五首。寒竹
- 望远村
- 惜暮景
- 效古(天宝十四年)
- 古别离(代人答阎士和)
- 效古
- 长门怨
- 哭觉上人(时绊剡中)
- 题馀不溪废寺
- 同李洗马入馀不溪经辛将军故城
- 万回寺
- 禅诗
- 哀教
- 溪上月
- 山雪
- 问遥山禅老
- 禅思
- 支公诗
- 述梦
- 戏题二首
- 杂兴六首
- 寓言
- 戏作
- 浮云三章
- 寓言
- 若邪春兴
- 送商季皋
- 从军行五首
- 陇头水二首
- 塞下曲二首
- 咏史
- 咏史
- 读张曲江集
- 咏数探得七
- 奉同颜使君真卿送李侍御萼,赋得荻塘路
- 赋颜氏古今一事,得《晋仙传》,送颜逸
- 赋得石梁泉送崔逵
- 赋得灯心送李侍御萼(光字)
-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
- 咏敡上人座右画松
- 夏日登观农楼和崔使君
- 咏小瀑布
- 仙女台(得仙字)
- 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
- 潘丞孩子
- 南池杂咏五首。水月
- 南池杂咏五首。寒竹
- 效古
- 昭君怨
- 铜雀妓
- 哭觉上人(时绊剡中)
- 同李洗马入馀不溪经辛将军故城
- 禅诗
- 哀教
- 江上风
- 山雨
- 禅思
- 支公诗
- 哭吴县房耸明府
-
与陆羽
作者:佚名
皎然,公元(720-804)年,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 堪称一代宗师。
与皎然命运息息相关的有一个年轻人叫陆羽,此人在公元757-758年,约25-26岁时遇见了皎然,以后他们结成了生死相依的忘年交。——“缁素忘年之交”40多年,他们的友情达到了生相知、死相随,生死不谕的超然境界。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在皎然的指导、帮助,鼓励、安排、资助、筹划下,完成了中国茶业、茶学的千秋伟业——《茶经》。皎然对陆羽及中国茶道的贡献分以下10个方面:(一)让动乱中的陆羽找到了家
陆羽生于公元733年,3岁被遗弃在竟陵(湖北天门)。是龙盖寺主持僧智积禅师在西湖边拾到将其抱回寺里养育。11岁陆羽逃出寺院去戏班,作了优伶,14-15岁被河南府尹李齐物看中,推荐去火门山的邹子夫处学习读书,20岁偶遇竟陵刺史的礼部员外郎崔国辅,崔与陆羽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前的754-755年,有人说陆羽已开始写《茶经》,我们认为不现实。因为那时候陆羽还是一个22-24岁的小青年,对茶业、茶学都没有很深厚广泛的研究与积累,特别是安史之乱,处于流浪动荡状态,也没有这样的环境写书。
罗家庆先生考证认为:“有人认为陆羽在龙盖寺就懂得了煮茶,这不对。而是智积禅师罚他服劳役,砌墙头,清厕所,没有让他煮茶。即使随后到了李齐物、崔国辅两位剌史身边,由于衙门有专人司茶,他也不会接触茶饮……。”
我们认为陆羽在龙盖寺、李、崔处接触茶饮的机会应该是有的,但就以此要写千古《茶经》未免不够。
陆羽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是在公元757-759年,即24-25岁拜见了皎然大师后的发生的。陆羽与皎然结成“缁素忘年之交”时,当时皎然大师已四十多岁,乃杼山妙喜寺主持,有这样的权力、条件让陆羽安下心来潜心研究,陆羽也结束了动荡不安的生活有了人生的着落。(二)陆羽《茶经》受到皎然的指导、启发
皎然年长陆羽13-14岁,大一轮,两人“缁素结交”时皎然已到过庐山、泰山、崂山、嵩山、长沙、衡阳、饶州、洪州以及苏南各地、剡溪、天台等处,他交友广泛,阅历丰富,对不少大庙的僧侣饮茶已颇有心得,佛院饮茶早已成习。有些寺院设有专门的“茶堂”,用作僧侣们潜心论佛,招待施主,有些寺院专门派有“茶头”及“施茶僧”,用以烧水煮茶布施茶水,……因此皎然足迹许多大庙后对佛门茶理修炼很深。从他的许多茶诗中可以得知他有非常丰富的茶叶知识。……
昨夜西峰两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陆羽在妙喜寺寄宿了三、四年的时间里,他们经常诗论、探讨,陆羽写成了《茶经》三卷。但在皎然看来,陆羽闭门写书,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观点,他还不客气地提出了批评(谁能对茶圣提出批评?只有皎然大师),他在《饮茶歌郑容》一诗中指出“……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他爱之深所以评之切,他让陆羽深入茶山研究茶叶载培、管理、采摘、煎制等茶事,以补充、修改《茶经》。(三)皎然为陆羽写《茶经》提供了物质条件
皎然不但悉心指导陆羽,解决了他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还给陆羽提供安静写作环境,同时还为陆羽解决了写作《茶经》所需要的实验场地、设备、仪器等等。因为以皎然为住持的妙喜寺在长兴顾渚山置有茶园(后为贡茶基地),这个顾渚茶园是陆羽《茶经》最好的实验室、试验基地。有《顾渚行寄裴方舟》诗为证:“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大家知道即使条件下你要搞一个茶场涉及载培、施肥、管理、采摘等一连串事情,也不容易,何况是古代一个条件优良的实验茶场,……这一切皎然大师都为陆羽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几年后皎然为使陆羽有一个更加安静、方便的写作环境,又在苕溪之滨为他建好了“苕溪草堂”,到处寻找外出考察的陆羽让他回来安心居住写作……
由此可知,皎然上人是陆羽茶学研究的物质提供者。(四)皎然是茶文化的宏扬者
皎然上人不但懂茶事更对茶文化情有独衷。在当时的时代,没有电视、报纸,没有相声、小品、小说,文化传播的最好形式是诗歌。他不但以诗歌的形式在世界首次提出了“茶道”,“什么是茶道”,他还写下了更多广为流传的茶诗,在同时代他是茶诗最多的高人。
如果说陆羽更多的是一个科学家,他是从茶科学、茶经验、茶业产业角度来著作《茶经》,那么皎然上人则更多地是从文学诗歌,从茶文化的角度研究,并且又以他高深的佛门禅悟亲自体验开启了“佛茶之风”或“佛禅一味”,从而拉开了整个中国茶道甚至是世界茶道之先河!他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不但是大唐茶道更是中国茶道、世界茶道的开山之作!
因此,我们以为陆羽更像钱学森、袁隆平;皎然更像鲁迅、郭沫若。且不说其对陆羽的帮助、指导、交流、切磋,他自己也是茶文化领域的开山鼻祖!
皎然不但是茶事、茶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更是“以茶代酒”、茶饮料的积极宣传者,在前期批评陆羽《茶经》不是的同时,与陆羽一起又是茶饮、《茶经》、茶文化的推广旗手。他不但为陆羽开展茶学、茶业研究提供环境场地、设备、经费,而且还经常有意组织“苕溪茶会”,带领诗茶爱好者去剡溪举办“沃州茶会”、“剡溪诗茶论坛”,策划、组织、包装、宣传了茶文化思想,并以论坛、会议、活动、诗歌等形式进行了确有影响力的传播。某种意义上公元773年由陆羽设计,颜真卿书法题名,皎然策划赋诗的“三葵亭”就是著名的陆羽品牌的事件营销之一!自陆羽《茶经》及皎然的《饮茶歌》后,唐代茶诗大盛,茶道与诗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合唱,迎来了亘古以来未有的大唐茶文化的高峰!(五)皎然是陆羽的长辈、导师、笃友、兄弟
陆羽尽管孤儿出身,但一辈子在人生转折的过程中却常有贵人相助。皎然无疑是陆羽事业人生转折过程中的贵人,也是陆羽的长辈、老师,又是陆羽后半生40多年的生相知死相随,交往时间最长、学术探讨最多,关系情义最深的兄长与良师益友,本来陆羽晚年从广州到苏州定居了很多年,他也曾经准备终老苏州。可是皎然上人的圆寂给了陆羽巨大的打击,他毅然决定离开江南水乡苏州而重返湖州以追随皎然……当陆羽走完了漫长而坎坷的人生之路后,他的生前好友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了妙喜寺附近,苕溪之滨,以伴随他生前最好的哥们兄弟——笃友皎然上人。
也许讲茶文化、茶道还会有人讲到卢仝的贡献。没错,卢仝后来的七碗茶歌——《茶歌》的影响不亚于皎然的“三饮”之歌,甚或是大有千年传唱不衰后来居上之势。所谓大唐茶业三件大事:陆羽《茶经》、卢仝《茶歌》、赵赞“茶禁”(即对茶征税),更有“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殊不知卢仝生活于(公元795-835年),在卢仝出生时皎然大师早已出版了《茶决》推出了《饮茶歌》中国茶道(皎然比卢仝年长75岁),如果不论卢仝诗的社会性,在茶道内容及形式上,卢仝并没有超越皎然大师多少,卢仝对茶道的理解绝对受皎然三碗茶的参照与启发(这儿不是贬低卢仝),更确切说“七饮茶歌”就是“三饮茶歌”的继承与发展,七碗茶是三碗茶的仿效与细化(原创是皎然上人的)。(六)皎然精通茶理、茶业、茶叶生产
皎然不但是茶文化高手,他对茶叶生产、加工、饮茶及茶叶经营都非常了解,究竟其妙寺有实打的茶园,此茶园除了供应本寺院茶僧茶礼之用外,可能还有一部份用以创业,是“寺院经济”的一大部分(那时候以许多方丈、住持俨然象一位大地主)。现以《顾渚行寄裴方舟》一诗为证:
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
鶗鴂鸣时芳草死, 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由来惯采无近远,阴岭长兮阳崖浅。
大寒山下叶未生, 小寒山中叶初卷。
吴婉携笼上翠微,蒙蒙香刺罥春衣。
迷山乍被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
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
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
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
(注:有史述为证,皎然与著名茶人、文学家陆龟蒙在长兴顾清都置有茶园,本来就是一大茶场主。)
由上述可知,皎然在此里面对茶叶生产的环境、管理、气候、采摘、品质、煎饮、销售、市场都作了全方位的描述,其对茶理,采摘、气候、时间、营销研究之深几乎是唐茶诗无出其右者。诗歌在唐代不但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记载、传播文化的主要形式。如果皎然不是对茶叶生产、采摘、市场十分了解,是写不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容又有神韵的茶诗的。
唐朝后期两位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茶人皮日休与陆龟蒙,他们比陆、皎后生几十年,也在湖州、长兴进行相当长时间的考察,对皎然、陆羽十分了解,总结了自周至唐的茶史、茶事,写成了著名的《茶中杂咏》,也总结了自茶叶生产到采制加工、茶具、茶舍……一系列知识与经验,形成了著名的“皮陆唱和”。而其中皮日休认为陆羽茶经很多地方参考了杜育的《荈赋》。而陆龟蒙在顾渚山下置有茶园,还亲自进行茶叶生产实践,自己亲自经营,且看过皎然《茶决》认为也是三卷本,唐朝有很多诗人还看到过此《茶决》,陆羽《茶经》的许多茶事、茶理引自《茶决》。陆龟蒙参考《茶决》、《茶经》还撰写了《品第书》即陆龟蒙的《茶书》,可惜后来也失传。
此外,皎然上人的《茶决》不但陆龟蒙看到过,唐代很多典籍还引用过《茶决》。比如《百丈清规》、《禅林清规》、《五灯会元》等更有明代著名茶史专家陈师《茶考》指出:陆龟蒙作《品茶》一书,继《茶经》、《茶决》之后。……《茶经》陆季疵撰,即陆羽也。羽字鸿浙,季疵或其别字也。《茶决》今不传。及览事类赋,多引《茶决》。此书间有之,未广也。陈师,钱塘(杭州)人,明嘉靖间会试副榜,官至永昌知府。有专家考证《茶考》一出,有关的茶事史书“开始有条不紊的鱼贯而出了”。
由此可知,皎然上人作为有茶叶产业的老板又佛道儒多修的伟才,对茶叶生产、加工、煎制、营销都是全过程了如指掌,他不但是鲁迅、郭沫若、巴金一样的“茶文化大家”,也是象钱学森、袁隆平一样的茶科学家。只不过由于《茶决》的失传,皎然给人以茶道专家的面目出现而已,如果《茶决》还在,或如果谁能把《茶决》考证、挖掘出来,可以断言《茶决》、《茶经》亦为中国茶业开天辟地的两篇开山这作!(七)皎然摘取了“中华茶道”皇冠上的明珠
要了解皎然上人对中华茶道的贡献,我们有必要对茶道的各种流派及皎然与陆羽茶道的区别进行比较。(七-1)、何谓茶之道
茶道,茶道,即茶之道或饮茶之道,亦是指饮茶品茶艺术与境界的总和。可以说,关于什么是茶道,国内,国外几百种主张,几百个流派。这儿引用日前茶文化发展最有代表性的茶文化专家丁以寿先生在《中华茶道概念诠释》中的观点,他认为顾谓茶道,就是通过饮茶养生、修心、求道、证道。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
1、饮茶之道:即关于饮茶的方式、方法、技艺、属技术层次。
2、饮茶修道:是借助饮茶活动以修道、悟道,此道指道德、规律、本源、真理等。
3、饮茶即道:就是修道后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结果,人生最高境界,社会与宇宙的根本真理,它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我们在此把它改成为饮茶本道,因为前两者都是围绕“茶汤”与“人心”两者展开的,是我心即宇心而展开去……,但在这儿我们要跳出茶汤,跳出我心,把“茶汤”“我心”融入到国家民族、事业、世界、宇宙、和平、和谐、环境……等一切重大主题中,从茶汤中悟到社会与宇宙的真谛,饮茶即道亦为饮茶本道。
从中国茶道的构成环节而言,它又是“环境+礼仪+茶艺+修行”四大元素组成,而前三步亦是依次向上类进的过程。
……当然还有形式说,理念说、方法说、意境说、礼仪说、修身说、途经说……,此外还可以按茶叶品种来分成绿茶茶道、红茶茶道、黄茶茶道、黑茶茶道、白茶茶道、花茶茶道;可以按茶道历史划分为煎茶茶道、点茶茶道、泡茶茶道;按活动主体分为文士茶、宗教茶道、宫廷茶道等。尽管茶道方法很多,但可以说丁以寿先生的观点是非常系统又有代表性的、全面地、正确地找到了中国茶道的元素与程序及境界。(七-2)陆羽茶道与皎然茶道的区别
1、陆羽茶道——茶艺派茶道
从《茶经》的影响及陆羽的历史作用看,陆羽无疑是古今茶业第一人。
陆羽《茶经》奠定了中国茶学的基础,具有百代开创之功,他不但对茶叶的来源,种植、加工、茶之水、茶之具、茶之饮等技术层面上都有开创性的研究,即艺之道技之道方面他是独创性地开创者,也是饮之道方面的集大成者。
此外,陆羽在饮茶修道方面也作出了独到的贡献,他提出“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把饮茶活动人格化、道格化、精神化,使们们在饮茶过程中能对自己的人格升华有更具体的心灵体验,……并且他自己还树立“精行俭德”的榜样,不余遗力宣传陆氏“以茶为饮法”,……即大大推动了中国茶文化也推动了中国茶业的发展。综合而言,陆羽属于茶艺派或茶技派茶道,陆羽肯定是不提茶道的中国茶道创世人。
2、皎然茶道——修道派或精神派茶道
皎然上人在技之道、饮之道方面也是顶尖高手,可以说与陆羽不相上下(只何惜《茶决》失传,仅存茶诗,又由于身为佛门其对后人的影响力皎然不及陆羽。)但从现存的能反映皎然茶道的茶诗看,由于两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知识结构与努力方向,皎然上人在“饮茶修道,饮茶即道”方面表现得更加杰出,是他首次把“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本道”完整地、系统地通过茶诗阐述出来,而且向全世界第一次公开打出了“茶道”的概念与定义,在世界茶道史更具创世之功。由此我们认为中国茶道皇冠上的第一颗明珠应属皎然上人(如果说是中华茶学、中国茶业自然而然应该是非陆羽莫属),是皎然真正开启了中华茶道之先河,是皎然把佛家的禅定般若的顿悟、道家的羽化修炼、儒家的礼法,谈泊等有机结合融入了“茶道”,特别是其佛道方面的造诣使其饮茶修道饮茶本道方面远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要知道日本从最澄和尚公元805年从中国引入茶种及茶文化,后来用了近800年时间去感悟顿悟才形成了日本相对成熟的茶道。因此,凭此一点他是“茶道之祖”、“茶道之父”当之无愧。
3、皎陆不分,双子星座
陆羽皎然他们都是“俭德高洁”高风亮节的伟人,陆羽、皎然四十多年的友情可以说是千古绝有。在孟郊的《东野文集》中有陆羽晚年对皎然友情的追忆诗:
万木萧疏春节深,野服浸寒瑟瑟身。
杼山已作冬令意,风雨谁登三癸亭。
禅隐初从皎然僧,斋堂时谥助茶馨。
十载别离成永决,归来黄叶蔽师坟。
陆羽这首悼念他导师,战友、笃友的诗写得情深意切,可以说字字情深,字字千斤。
当笔者前些时候去湖州妙喜寺拜谒两位圣人遗迹时,看到在陆羽墓地隔壁皎然大师的荒坟(找了许多次才找到),对两位大师肃然起敬的同时,心里也有说不出的沉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皎然上人连墓园也没有,坟顶也居然变成了一条荒草小路,……这哪里象是影响几十代人,诸多国家的中国茶道,世界茶道创世人的安息之地?
此此可知,皎陆不分,皎陆难分,生相知,死相随,陆羽《茶经》有皎然的汗水,智慧,皎然茶道同样会有陆羽的智慧,见解。
陆羽、皎然都是中国茶道的创世之祖!
皎然的诗词、作品
相关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今昔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古代诗人
- 「杜牧」
- 「李白」
- 「苏轼」
- 「杜甫」
- 「荀子」
- 「王维」
- 「李清照」
- 「白居易」
- 「李商隐」
- 「屈原」
- 「辛弃疾」
- 「孟浩然」
- 「陶渊明」
- 「曹操」
- 「王安石」
- 「苏洵」
- 「骆宾王」
- 「岑参」
- 「陆游」
- 「高适」
- 「贾岛」
- 「孟郊」
- 「李煜」
- 「秋瑾」
- 「曹丕」
- 「袁枚」
- 「刘邦」
- 「鲍照」
- 「韩愈」
- 「曹植」
- 「元稹」
- 「刘彻」
- 「孔融」
- 「苏辙」
- 「王勃」
- 「曾巩」
- 「王冕」
- 「王建」
- 「刘长卿」
- 「晏殊」
- 「唐寅」
- 「姜夔」
- 「秦观」
- 「柳永」
- 「解缙」
- 「李贺」
- 「杨慎」
- 「白朴」
- 「徐渭」
- 「纳兰性德」
- 「关汉卿」
- 「范成大」
- 「刘禹锡」
- 「马致远」
- 「徐祯卿」
- 「贺知章」
- 「欧阳修」
- 「柳宗元」
- 「顾炎武」
- 「苏曼殊」
- 「黄遵宪」
- 「龚自珍」
- 「谢灵运」
- 「武则天」
- 「黄庭坚」
- 「晏几道」
- 「杨万里」
- 「元好问」
- 「李世民」
- 「曾国藩」
- 「王昌龄」
- 「范仲淹」
- 「韦应物」
- 「温庭筠」
- 「钱谦益」
- 「陈子昂」
- 「文征明」
- 「祝允明」
- 「文天祥」
- 「周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