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古文网

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上一篇: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下一篇:告子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孟子说:“盼望尊贵是每个人都有的想法,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贵之处,只是没有思考罢了。人们平常所珍贵的,并不真正值得珍贵。赵孟能让一个人或一件东西尊贵,赵孟也能让他(它)卑贱。《诗经》上说:‘其醉人以美酒,其满足人以规律。’是说让人满足于仁义,不希望人们仅仅贪吃肥肉和细粮等美昧。众所称誉的名望已经获得,也就不要羡慕别人刺绣精美的衣服了。”

注释
1.赵孟:人名,晋国的执政大臣。
2.既:《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五:“既,犹其也。一为指事之词。”这里用为代词,相当于“其”之意。
3.饱:《诗"小雅"苕之华》:“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论语·述而》:“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文心雕龙·事类》:“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这里用为充满、满足之意。
4.膏:《易·屯·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左传·成公十年》:“膏之下。”《大戴礼记·易本命》:“无角者膏。”《庄子·则阳》:“内热溲膏。”《春秋·玄命苞》:“膏者,神之液也。”《山海经·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这里用为甘甜、肥腴、美好之物之意。膏梁:肥肉和细粮。
5.文绣:刺绣精美的丝织品或衣服。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赏析

作者:佚名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佛主慈悲,一语道破天机,开悟众生。

  实际上,佛主所说,与孟子这里所说倒有了相通之处。

  自尊者人尊之,自贵者人贵之。相反,自经沟读,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者人贱之。

  因此,人以自尊自责为贵,千万不要“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叫做“端着金饭碗讨。”

  要不端着金饭碗讨口,关键是要自己知道所端的是金饭碗,认识它的价值。要自尊自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贵的东西,这就是孟子所说“人人有贵于己者”。从后文来看,这种己所贵,实际上就是仁义道德、令闻广誉,与之相对的,则是膏粱文绣,也就是金钱富贵。所以,在孟子看来,世上有两种尊贵的东西,一是外在的,即膏粱文绣,这是要靠别人给与的;二是内在的,即仁义道德,这是不靠别人给与而要靠自己良心发现,自己培育滋养的。前者并不是真正尊贵的东西,因为别人可以给与你也可以剥夺你;后者才是真正尊贵的,别人不可剥夺的。正如盂子引曾子所言:“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少)乎哉?”(《孟子•公孙丑下》)这是自尊自责的典范。说到这里,实际上又回到上一章所讨论的“天爵”与“人爵”问题上去了。

  孟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文人们所提出的保持社会良心地位,“抵抗”金钱与物欲的诱惑,是不是有积极意义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今昔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四库全书

古代诗人

古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