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杂传第四十四
-
○和凝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 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 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 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 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 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 之!”因妻之以女。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 知贡举。是时,进士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 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 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 皆称旨。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高祖将幸鄴,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鄴,从进必因此时反, 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 敕十馀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 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鄴,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 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鄴,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 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馀,罢平章事,迁左仆射。汉高祖时,拜太子太 傅,封鲁国公。显德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侍中。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馀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 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 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 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赵莹
赵莹,字玄辉,华州华阴人也。为人纯厚,美风仪。事梁将康延孝为从事。晋 高祖为保义军节度使,以莹掌书记,自是徙镇常以莹从。高祖将起兵太原,以问诸 将吏,将吏或赞成之,莹独惧形于色,劝高祖毋反。高祖虽不用其言,心甚爱之。 高祖即位,拜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拜中书令。出为晋 昌军节度使、开封尹。是时,出帝童昏,冯玉、李彦韬等用事,与桑维翰争权,乃 共谮去之,以莹柔而易制,故复引以为相。契丹灭晋,莹从出帝北徙虏中,莹事兀 欲为太子太保。周太祖时,与契丹通好,遣尚书左丞田敏使于契丹,遇莹于幽州, 莹见敏悲不自胜。莹子易则、易从。当其徙而北也,与易从俱,而易则留事汉,官 至刑部郎中。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及卒,遣易从护 其丧南归。太祖怜之,赠莹太傅,葬于华阴。
○冯玉
冯玉,字璟臣,定州人也。少举进士不中。冯赟为河东节度使,辟为推官。入 拜监察御史,累迁礼部郎中,为盐铁判官。晋出帝纳玉姊为后,玉以后戚知制诰, 拜中书舍人。玉不知书,而与殷鹏同为舍人,制诰常遣鹏代作。顷之,玉出为颍州 团练使,拜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迁枢密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 时,出帝童昏,冯皇后用事,军国大务,一决于玉。玉尝有疾在告,自刺史已上, 宰相不敢除授,以俟玉决。玉除中书舍人卢价为工部侍郎,桑维翰以价资望浅为不 可,由是与维翰有隙,维翰由此罢相。玉为相,四方贿,积赀巨万。契丹灭晋,张 彦泽先以兵入京师,兵士争先入玉家,其赀一夕而尽。明日见彦泽,犹谄笑,自言 愿得持晋玉玺献契丹,以冀恩奖。彦泽不纳。出帝之北,玉从入契丹,契丹以为太 子太保。周广顺三年,其子杰自契丹逃归,玉惧,以忧卒。
○卢质
卢质,字子徵,河南人也。父望,唐司勋郎中。质幼聪惠,善属文。事唐为秘 书郎,丁母忧,解职。后去游太原,晋王以为河东节度掌书记。质与张承业等定议 立庄宗为嗣。庄宗将即位,以质为大礼使,拜行台礼部尚书。庄宗即位,欲以质为 相。质性疏逸,不欲任责,因固辞不受。拜太原尹、北京留守,迁户部尚书、翰林 学士。从平梁,权判租庸,迁兵部尚书,后为学士承旨,仍赐“论思匡佐功臣”。 天成元年,拜匡国军节度使。三年,拜兵部尚书,判太常卿事。历镇河阳、横海。
初,梁已篡唐,封哀帝为济阴王,既而CG杀之,瘗于曹州。同光三年,庄宗 将议改葬,而曹太后崩,乃止。因其故垅,稍广其封,以时荐飨而已。质乃建议立 庙追谥,谥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景宗。天成四年八月戍申,明宗御文明殿,遣 质奉册立庙于曹州。而议者以谓辉王不幸为贼臣所立,而昭宗、何皇后皆为梁所弑, 遂以亡国,而“昭宣光烈”非所宜称,且立庙称宗而不入太庙,皆非是。共以此非 质,大臣亦知其不可,乃奏去庙号。
秦王从荣坐谋反诛,质以右仆射权知河南府事。废帝反凤翔,愍帝发兵诛之, 竭帑藏以厚赏,而兵至凤翔皆叛降。废帝悉将而东,事成许以重赏,而军士皆过望。 废帝入立,有司献籍数甚少,废帝暴怒。自诸镇至刺史,皆进钱帛助国用,犹不足, 三司使王玫请率民财以佐用。乃使质与玫等共议配率,而贫富不均,怨讼并起,囚 系满狱。六七日间,所得不满十万。废帝患之,乃命质等借民屋课五月,由是民大 咨怨。晋高祖入立,质以疾分司西京,拜太子太保。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太师, 谥曰文忠。
○吕琦
吕琦,字辉山,幽州安次人也。父兗,为横海军节度判官。节度使刘守文与其 弟守光以兵相攻,守文败死,其吏民立其子延祚而事之,以兗为谋主。已而延祚又 为守光所败,兗见杀。守光怒兗,并族其家。琦年十五,见执,将就刑,兗故客赵 玉绐其监者曰:“此吾弟也。”监者信之,纵琦去。玉与琦得俱走,琦足弱不能行, 玉负之而行,逾数百里,变姓名,乞食于道,以免。
琦为人美风仪,重节概,少丧其家,游学汾、晋之间。唐庄宗镇太原,以为代 州军事推官。后为横海赵德钧节度推官,入为殿中侍御史。明宗时,为驾部员外郎, 兼侍御史知杂事。河阳主藏吏盗所监物,下军巡狱,狱吏尹训纳赂反其狱,其冤家 诉于朝,下御史台按验,得训赃状,奏摄训赴台。训为安重诲所庇,不与,琦请不 已,训惧自杀,狱乃辨,蒙活者甚众。岁馀,迁礼部郎中、史馆修撰。
长兴中,废帝失守河中,罢居清化坊,与琦同巷,琦数往过之。后废帝入立, 待琦甚厚,拜知制诰、给事中、枢密院直学士、端明殿学士。是时,晋高祖镇河东, 有二志,废帝患之,琦与李崧俱备顾问,多所裨画。琦言:“太原之患,必引契丹 为助,不如先事制之。”自明宗时王都反定州,契丹遣秃馁、荝剌等助都,而为赵 德钧、王晏球所败,秃馁见杀,荝剌等皆送京师。其后契丹数遣使者求荝剌等,其 辞甚卑恭,明宗辄斩其使者不报。而东丹王又亡入中国,契丹由此数欲求和。琦因 言:“方今之势,不如与契丹通和,如汉故事,岁给金帛,妻之以女,使强籓大镇 顾外无所引援,可弭其乱心。”崧以琦语语三司使张延朗,延朗欣然曰:“苟能纾 国患,岁费县官十数万缗,责吾取足可也!”因共建其事。废帝大喜,佗日以琦等 语问枢密直学士薛文遇,文遇大以为非,因诵戎昱“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之 诗,以诮琦等。废帝大怒,急召崧、琦等问和戎计如何。琦等察帝色怒,亟曰: “臣等为国计,非与契丹求利于中国也。”帝即发怒曰:“卿等佐朕欲致太平而若 是邪?朕一女尚幼,欲弃之夷狄,金帛所以养士而捍国也,又输以资虏,可乎?” 崧等惶恐拜谢,拜无数,琦足力乏不能拜而先止。帝曰:“吕琦强项,肯以人主视 我邪!”琦曰:“臣素病羸,拜多而乏,容臣少息。”顷之喘定,奏曰:“陛下以 臣等言非,罪之可也,虽拜何益?”帝意稍解,曰:“勿拜。”赐酒一卮而遣之, 其议遂寝。因迁琦御史中丞,居数月,复为端明殿学士。其后晋高祖起太原,果引 契丹为助,遂以亡唐。琦事晋为秘书监,累迁兵部侍郎。天福八年卒。
赵玉仕至职方员外郎,琦事之如父,玉疾,亲尝药扶侍,及卒,为其家主办丧 葬。玉子文度幼孤,琦教以学,如己子,后举进士及第云。琦有子馀庆、端。
○薛融
薛融,汾州平遥人也。少以儒学知名,唐明宗时为右补阙,直弘文馆。晋高祖 镇太原,融为观察判官。高祖徙郓,欲据太原拒命,延见宾佐,问以可否,而坐中 或赞成之,或恐惧不敢言,融独从容对曰:“融本儒生尔,军旅之事,未尝学也, 进退存亡之理,岂易言哉!”高祖不之责也。高祖入立,拜吏部郎中,兼侍御史知 杂事。累拜左谏议大夫,迁中书舍人。融曰:“文辞非臣所长也。”遂辞不拜。时 诏修洛阳大内,融上疏切谏,高祖褒纳其言,即诏罢其役。迁御史中丞,改尚书右 丞,分司西京。卒,年六十。
○何泽
何泽,广州人也。父鼎,唐末为容管经略使。泽少好学,长于歌诗。举进士, 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畋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 未能一天下以休兵,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畋游以害多稼?使民 何以出租贼,吏以何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 庄宗大笑,为之止猎。拜仓部郎中。明宗时,数上书言事。明宗幸汴州,又欲幸鄴, 而人情不便,大臣屡言不听;泽伏閤切谏,明宗嘉之,拜吏部郎中、史馆修撰。泽 外虽直言,而内实邪佞,尝于内殿起居,班退,独留,以笏叩颡,北望而呼曰: “明主,明主!”闻者皆哂之。
五代之际,民苦于兵,往往因亲疾以割股,或既丧而割乳庐墓,以规免州县赋 役。户部岁给蠲符,不可胜数,而课州县出纸,号为“蠲纸”。泽上书言其敝,明 宗下诏悉废户部蠲纸。
泽与宰相赵凤有旧,数私于凤,求为给谏。凤薄其为人,以为太常少卿。敕未 出而泽先知之,即称新官上章自诉。章下中书,凤等言:“泽未拜命而称新官,轻 侮朝廷,请坐以法。”乃以太仆少卿致仕,居于河阳。泽时年已七十,尚希仕进, 即遣婢宜子诣匦上章言事,请立秦王为皇太子。秦王素骄,多不轨,遂成其祸,由 泽而始。晋高祖入立,召为太常少卿,以疾卒于家。
○王权
王权,字秀山,太原人也。唐左仆射起之曾孙。父荛,官至右司郎中。权举进 士,为右补阙。唐亡,事梁为职方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累迁御史中丞。唐 庄宗灭梁,贬权随州司马。起为右庶子,累迁户部尚书。晋高祖时为兵部尚书。是 时,高祖以父事契丹,权当奉使,叹曰:“我虽不才,安能稽颡于穹庐乎?”因辞 不行,坐是停任。逾年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七十入,赠左仆射。
○史圭
史圭,常山石邑人也。为人明敏好学。为宁晋、乐寿县令,有善政,县人立碑 以颂之。郭崇韬镇成德,辟为从事。明宗时,为尚书郎。安重诲为枢密使,荐圭直 学士。故事,直学士职虽清,而承领文书,参掌庶务,与判官无异。重诲素不知书, 倚圭以备顾问,始白许圭升殿侍立。枢密直学士升殿自圭始。改尚书右丞,判吏部 铨事。重诲败死,圭出为贝州刺史。罢归常山,闭门绝人事,出入闾里乘辎軿车。 晋高祖立,召拜刑部侍郎、盐铁副使,迁吏部侍郎,分知铨事,有能名。以疾罢, 卒于常山。
○龙敏
龙敏,字欲讷,幽州永清人也。少仕州,摄参军。刘守光乱,敏避之沧州,遂 客于梁,久不调。敏素善冯道,道为唐庄宗从事,乃潜往依之。监军张承业谓道曰: “闻子有客,可与俱来。”道以敏见承业,承业辟敏监军巡官,使掌奏记。庄宗即 位,召拜司门员外郎。敏父咸式,年七十馀,而其祖父年九十馀,皆在鄴,敏乃求 为兴唐尹,事祖、父以孝闻。丁母忧,去职。赵在礼反,逼敏起视事。明宗即位, 在礼镇沧州,敏乃复得居丧。服除,累拜兵部侍郎。冯赟留守北京,辟敏副留守。 赟入为枢密使,敏拜吏部侍郎。是时,晋高祖起太原,乞兵契丹。唐废帝在怀州, 赵德钧父子有异志,张敬达屯于晋安,势甚危急。废帝问计从臣,敏曰:“晋所恃 者契丹也。东丹王失国之君,今在京师,若以兵送东丹自幽州而入西楼,契丹且有 内顾之忧,何暇助晋?晋失契丹,大事去矣。”又谓李懿曰:“敏,燕人也,能知 德钧。德钧为将,守城婴堑,笃励健兒而已。使其当大敌,奋不顾身,非其能也。 况有异志乎?今闻驾前之马,犹有五千,愿得壮者千匹,健兵千人,与勇将郎万金, 自平遥沿山冒虏中而趋官砦,且战且行,得其半达,则事济矣!”懿为言之废帝, 废帝莫能用。然人皆壮其大言。历晋为太常卿,使于吴越。是时,使吴越者,见吴 越王皆下拜,敏独揖之。还,迁工部侍郎。乾祐元年,疡发于首卒,赠右仆射。
上一篇:列传·杂传第四十三 下一篇:列传·杂传第四十五 -
作者:佚名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他的九世祖和逢尧任唐朝的监察御史,后代就不再学做官。
和凝的父亲和矩,生性喜好饮酒,不拘小节,但惟独喜欢礼待文士,每每倾尽家资和他们交往,因此和凝得以和这些文士交游。
而和凝从小聪明机敏,形神秀发。
考中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壤征召他为从事()贺埭和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壤战败,脱身逃跑,只有和凝跟着他,贺埭回头看见和凝,挥手让他离去。
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知己而死,我遣憾不能死得其所,怎么叮以离去!”不久一个骑兵几乎要追上贺球,和凝喝斥他还不停,立即拉弓搭箭将骑兵射死,贺壤因此得以幸免,,贺壤逃回,告诫他的儿子们说:“和生是有志节的义士,以后必定富贵,你们要恭谨地事奉他!”因而把女儿嫁给他。
天成年间,和凝拜为殿中侍御史,积官升任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造时,进士大多浮华浅薄,喜好喧哗以便打勤主考官。
主考官每次发榜,就用棘刺护围,关闭省门,禁绝人们出入,习以为常。
和凝撤除棘刺打开省门,而士人都肃静无声,录取的都是一时秀杰,被称为善于选拔人才。
后晋初年,拜为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任翰林学士承旨。
晋高祖多次召见他,询问时事,和凝的回答都符合晋高祖的心意。
天福五年,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晋高祖将要去邺都,而襄州安从进反叛的迹象已经败露。
和凝说:“陛下去邺都,安从进必趁这个时候反叛,那怎么办呢?”晋高祖说:“你准备拿什么对付他?”和凝说:“先发制人是战胜对方的办法。
请写下宣敕卜多道,交给郑王,一有危急就任命将领进攻。”晋高祖认为不错。
造时,郑王任开封尹,留下来没有跟随去邺都,于是把宣敕交给他。
晋高祖到达邺都,安从进果然反叛,郑王就用宣敕任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讨伐他。
安从进认为晋高祖刚到邺都,没料到晋兵如此神速,走到花山时,遇上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是天兵神将,于是败逃<)晋出帝登位,加封和凝右仆射,一年多后,罢免平章事,迁任左仆射。
汉高祖时,拜为太子太傅,封为鲁国公。
显德二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赠侍中()和凝喜好打扮车马服饰,写文章以多为富,有集于一百多卷,曾自己刻板傅世,有见识的人大多非议他。
但他生性乐于行善,喜好称道后进之士(,)唐的惯例,任知贡举的人发榜录取的进士,以自己考中进士时的名次马重。
和凝考中进士时是第五名,后来任知贡举,选范质为第五名。
后来范质位至宰相,封为鲁国公,官做到太子太傅,都和和凝相同,当时人以此为荣。
趟莹字玄辉,华州华阴人。
为人纯朴忠厚,风度仪表优美。
事奉梁将康延孝为从事<)晋高祖任保义军节度使,以赵莹为掌书记,从此调任常常让赵莹跟从。
晋高祖将要在太原起兵,询问众将吏,有的赞成,赵莹偏偏露出畏惧的神色,劝晋高祖不要反叛。
晋高祖虽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但心里很喜爱他。
晋高祖登位,拜任他为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累经升迁至中书令。
出任晋昌军节度使、开封尹。
这时,晋出帝愚昧无知,冯玉、李彦韬等人专权,和桑维翰争权,于是共同诋毁挤走了桑维翰,认为趟莹柔顺容易控制,因此又推荐他为宰相。
契丹灭晋,赵莹跟随晋出帝北迁到敌境,赵莹事奉兀欲为太子太保。
周太祖时,与契丹和好,派尚书左丞田敏出使契丹,在幽州遇上趟莹,趟莹见到田敏悲痛欲鲍。
趟莹的儿子是赵易则、趟易从。
当他北迁时,和赵易从一道,而赵易则留在汉,官做到刑部郎中。
后来趟莹患病将死,向契丹申告,希望把尸体送回中原,契丹同意了。
等他死后,派趟易从护丧南归。
周太祖哀怜他,追赠赵莹为太傅,埋葬在华阴。
冯玉字璟臣,定州人。
年轻时考进士不中。
冯赞任河东节度使,征召他为推官。
入朝任监察御史,累经升迁为礼部郎中,任盐铁判官。
晋出帝娶冯玉的姐姐为皇后,冯玉因是皇后的亲戚而任知制诰,拜为中书舍人。
冯玉没有学问,而和殷鹏同任舍人,常派殷鹏代作制诰<)遇了一段时间,冯玉出任颖州团练使,拜为端明殿学士、卢部侍郎,升任枢密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适时,晋出帝愚昧无知,冯皇后专权,军国大事,都取决于冯玉。
冯玉曾患病休假,从刺史以上官吏,宰相不敢任命,而等冯玉决定。
冯玉任命中书舍入卢价为工部侍郎,桑维翰认为卢价资望太浅不行,因此和桑维翰产生矛盾,桑维翰因此被能相、、冯玉担任宰相,四方贿赂,积聚家资上万。
契丹灭晋,张彦泽率兵先入京师,士兵们争先恐后地进入冯玉家,一夜之间把他的家财抢光。
第二天冯玉见到张彦泽,仍然笑脸谄媚,自称希望能拿着晋的玉玺献给契丹,以便求得恩赐奖赏。
张彦泽不理他。
晋出帝去北方,冯玉跟随进入契丹,契丹任命他为太子太保。
周广顺三年,他的儿子冯杰从契丹逃回,冯玉害怕,忧虑而死。
卢质字子征,河南人。
父亲卢望,任唐司勋郎中。
卢质从小聪明颖慧,善于写文章。
在唐任秘书郎,为母亲服丧,罢职。
后来去漫游太原,晋王任命他为河东节度掌书记。
卢质和张承业等人商定立唐庄宗为继承人c)唐庄宗将要登位,任命卢质为大礼使,拜为行台礼部尚书。
唐庄宗登位,想让虐质做宰相。
卢质生性懒散闲逸,不愿担负责任,因而坚决推辞不接受。
拜为太原尹、北京留守,升任卢部尚书、翰林学士。
跟随唐庄宗平定梁,暂代判租庸,升任兵部尚书,后来任学士承旨,又赐给“论思匡佐功臣”封号。
天成元年,拜为匡国军节度使。
三年,拜为兵部尚书,判太常卿事。
相继镇守河阳、横海()当初,梁篡取唐后,封唐哀帝为济阴王,不久用毒酒害死他,埋在曹州。
同光三年,唐庄宗将商议改葬,而曹太后逝世,于是作罢。
沿袭旧坟,稍稍增大土堆,按时献祭罢了。
卢质于是建议修庙追加谧号,谧号叫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叫景宗。
天成四年八月戊申,唐明宗到文明殿,派卢质奉册在曹州建庙。
而议事的人认为辉王不幸被贼臣拥立,而唐昭宗、何皇后都被梁杀死,因而亡国,不宜称“昭宣光烈”,而且立庙称宗却不进入太庙,都不对,,共同以此非难卢贸,大臣们也知道这样布行,于是上奏请求取消庙号。
秦土李从荣因谋反被杀,卢质以右仆射代管河南府事。
唐废帝在凤翔反叛,唐愍帝出兵讨伐他,用盎钱库的钱重赏,而军队到凤翔后都叛降了。
唐废帝率领全部降兵束去,许诺事成后重赏,士兵们都大喜过望。
唐废帝登位,有关部门进献的钱很少,唐废帝十分恼怒。
从各藩镇到刺史,都进献钱和丝绸补充国用,还是不够,三司使王玫请求按比例征收百姓的财物补足国用。
于是让卢质和王玫等人共同议定分配的比例,而贫富不均,怨恨和诉讼一并产生,监狱凶犯爆满。
六匕天中,得到的钱不足十万,,唐废帝对此担忧,于是命令卢质依据民房征税五个月,因此百姓很不满意。
晋高祖登位,卢质因病分管西京,拜为太子太保。
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赠太子太师,谧号文忠。
吕琦字辉山,幽州安次人。
父亲吕充,任横海军节度判官。
节度使刘守文和他的弟弟刘守光率兵相互攻打,刘守文战败而死,那里的官吏百姓拥立他的儿子刘延祚并事奉他,以吕兖为主要谋臣。
不久刘延祚又被刘守光打败,吕兖被杀。
刘守光愤恨吕充,一并把他的家灭族。
吕琦十五岁,被抓到,将要行刑,吕充过去的门客趟玉欺骗监刑的人说:“这人是我的弟弟。”监刑的人相信了,放吕琦离去。
赵玉和吕琦得以一起逃跑,吕琦双足无力不能行走,趟玉背着他走,走过几百里地,改名换姓,在路上讨饭,得以幸免。
吕琦风度仪表俊美,看重气节,年幼失家,在汾、晋间游学。
唐庄宗镇守太原,任命他为代州军事推官。
后来任横海赵德钧的节度推官,入为殿中侍御史。
唐明宗时,任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河阳主藏吏盗窃监管的财物,投进军中监狱审理,狱吏尹训接受贿赂推翻诉讼,他的冤家向朝廷申诉,下令御史台查核,发现尹训受贿,上奏抓捕尹训到御史台。
尹训受安重诲庇护,没有交给御史台,吕琦不断奏请,尹训畏罪自杀,诉讼纔办明,因此活下来的人很多。
一年多后,升任礼部郎中、史馆修撰。
长兴年问,唐废帝在河中失守,罢任住在清化坊,和吕琦同在一个巷子,吕琦多次前去拜访他。
后来唐废帝登位,对吕琦很好,拜为知制诰、给事中、枢密院直学士、端明殿学士c,)这时,晋高祖镇守河东,有二心,唐废帝为此担心,吕琦和李崧都作他的顾问,帮助出了许多主意。
吕琦说:“太原的祸乱,必定向契丹求助,不如先发制人。”自从唐明宗时王都在定州反叛,契丹派秃馁、蓟刺等人援助王都,而被赵德钧、王晏球打败,秃馁被杀,蓟刺等人都被送到京师。
后来契丹多次派使臣索求蓟刺等人,言语十分谦卑恭敬,唐明宗就杀掉使臣不予理睬。
而束丹王又逃进中原,契丹因此多次想求和。
吕琦接着说:“当今的形势,不如和契丹讲和,依照汉的旧例,每年供给契丹金银丝绸,嫁女给他们,使得强藩大镇看到外族没有什么人可以引来援助自己,这样就可以消除他们作乱的打算。”李崧把吕琦的话告诉三司使张延朗,张延朗高兴地说:“如果能够缓解国家的灾患,每年花费朝廷几十万缉,责令我拿够此数就行了!”因而一同策划这事。
唐废帝非常高兴,有一天拿吕琦等人的话询问枢密直学士薛文遇,薛文遇认为很不对,因而口诵戎昱“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的诗句,藉以讥诮吕琦等人。
唐废帝大怒,紧急召来李崧、吕琦等人询问和戎的计策怎样。
吕琦等人察觉皇帝脸带怒气,急忙说:“我们为国家考虑,不是帮助契丹谋取中原的利益。”皇帝就发怒说:“你们想帮我达到太平却像这样做吗?我的一个女儿还小,想把她丢给夷狄,金银绸缎是用来养兵卫国的,又送去资助敌人,行吗?”李崧等人惶恐不安地下拜请罪,下拜无数次后,吕琦足上无力不能下拜而先停了。
皇帝说:“吕琦倔翠,肯把我看成君主吗?”吕琦说:“我素来羸弱多病,下拜多了就无力,让我稍稍休息一下。”过了一会儿喘息停止,上奏说:“陛下认为找们说得不对,可以治罪,即使下拜有什么好处?”皇帝的怒意逐渐消除,说:“不要下拜了。”赐给一杯酒让他们回去,议和的事就作罢了。
接着迁吕琦为御史中丞,过了几个月,又授任端明殿学士。
后来晋高祖在太原起兵,果然引来契丹援助,于是消灭了唐。
吕琦事奉晋任秘书监,多次升迁为兵部侍郎。
天福八年去世()趟玉官做到职方员外郎,吕琦像对待父亲一样事奉他,趟玉有病,亲自尝药扶侍,到死时,为他家主办丧葬。
趟玉的儿子趟文度年幼丧父,吕琦教他读书,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后来考中了进士。
吕琦有儿子叫吕余庆、吕端。
薛融,汾州平迁人。
年轻时以儒学闻名,唐明宗时任右补阙,直弘文馆。
晋高祖镇守太原,薛融任观察判官/)晋高祖调任郫州,想占据太原抗拒任命,召见宾僚,询问可否,而在座的人有的赞成,有的恐惧不敢说话,惟独薛融从容自如地回答说:“我薛融原是儒生而已,军队的事,不曾学习,进退存亡的道理,难道能轻易说吗!”晋高祖没有责备他。
晋高祖登位,拜他为吏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累经升迁为左谏议大夫,升任中书舍人。
薛融说:“文辞不是我擅长的。”于是推辞不接受。
当时下韶修洛阳皇官,薛融上疏急切谏阻,晋高祖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随即下诏停止修建宫殿。
升任御史中丞,改为尚书右丞,分司西京。
去世,享年六十岁。
何泽,广州人。
父亲何鼎,唐末任容管经略使。
何泽年轻好学,擅长歌诗。
考中进士,任洛阳令。
唐庄宗喜好打猎,多次践踏民田,何泽就潜身埋伏在草丛中等唐庄宗,挡着他的马谏阻说:“陛下没能统一天下以消除战事,却对疲惫的百姓横征暴敛以供给军需。
眼下庄稼正要成熟,怎么能放纵打猎游乐损害众多庄稼?这样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租赋,让官吏怎样监督百姓耕作?陛下如果不听取我的意见,希望赐我死在马前,让后世知道陛下的过错。”唐庄宗大笑,因此停止了打猎。
授何泽为仓部郎中。
庸明宗时,多次上书论事。
唐明宗驾临汴州,又想到邺都,而人心不安,大臣们多次劝说都小采纳;何泽拜伏在官阙下急切谏阻,唐明宗赞扬他,拜为吏部郎中、史馆修撰。
何泽表面上虽然直言不讳,而内心其实奸邪谄媚,曾在内殿请安,朝班退下后,独自留下,用手板敲打额头,北望呼叫说:“英明的君主,英明的君主!”听见的人都讥笑他。
五代时,老百姓苦于用兵打仗,常常因亲人患病而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病,有的已经死了还在守护坟墓的小屋中割下乳房,以便设法免去州县赋役。
卢部每年下达免除租赋的文书,不可胜数,而责令州县出纸,号称“免租纸”。
何泽上书论说它的害处,唐明宗下诏全部废除户部免租纸。
何泽和宰相赵凤有旧交,多次向趟凤表诉私衷,请求任命他为给谏。
趟凤看不起他的为人,任命他为太常少卿。
敕命还没发布而何泽已事先知道,就署上新官名上章申诉。
他的奏章下到中书省,赵凤等人说:“何泽还没有被任命受职就以新官自称,轻侮朝廷,请依法处理。”于是以太仆少卿身份退休,住在河阳。
何泽当时已经七十岁,还希求升官,随即派奴婢宜子到朝廷投书论事,请求立秦王为皇太子。
秦王素来骄横,常常行为不轨,于是酿成灾祸,这是从何泽开始的。
晋高祖登位,征召他为太常少卿,因病死在家中。
王权字秀山,太原人。
唐左仆射王起的曾孙。
父亲王莞,官做到右司郎中。
王权考中进士,任右补阙。
唐灭亡,在梁任职方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累经升迁为御史中丞。
唐庄宗灭梁,贬王权为随州司马。
起用为右庶子,累经升迁为户部尚书。
晋高祖时任兵部尚书。
这时,晋高祖把塞丑当父亲事奉,王权应当奉命出使契丹,感叹说:“我虽然没有才能,又怎能在毡帐中跪拜?”因而推辞不去,因此被停职。
遇了一年以太子少傅身份退休。
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赠左仆射.史圭,常山石邑人。
为人聪明机敏好学。
任宁晋、乐寿县令,有政绩,县中人立碑颂扬他。
郭崇韬镇守成德,征召他为从事。
唐明宗时,任尚书郎。
安重诲任枢密使,推荐史圭为直学士。
按旧例,直学士职位虽然清闲,但承领文书,参加掌管众多事务,和判官没有差别。
安重诲素来不知书,依靠史圭作顾问,就请求准许史圭上殿侍立。
枢密直学士上殿是从史圭开始的。
史圭改任尚书右丞,判吏部铨事。
安重诲败死,史圭出任贝州刺史。
罢免回到常山,闭门谢绝人事交往,出入里巷都乘坐有屏蔽的车子。
晋高祖登位,召拜为刑部侍郎、盐铁副使,升任吏部侍郎,分知铨事,有能干的称誉。
因病罢免,死在常山。
龙敏字欲讷,幽州永清人。
年轻时在州中做官,代理参军。
刘守光作乱,龙敏逃避到沧州,于是在梁客居,很久没有调任。
龙敏素来和冯道交好,冯道任唐庄宗的从事,于是暗中去依附他。
监军张承业对冯道说:“听说你有客人,可以和他一道来。”冯道让龙敏拜见张承业,张承业推举龙敏担任监军巡官,让他掌管奏记。
唐庄宗登位,召拜为司门员外郎。
龙敏的父亲龙咸式,七十多岁,而他的祖父九十多岁,都在邺都,龙敏于是请求任兴唐尹,事奉祖父、父亲,以孝顺闻名。
为母亲服丧,离职。
趟在礼反叛,催逼龙敏出来处理事务。
唐明宗登位,赵在礼镇守沧州,龙敏纔又得以守丧。
服完丧,多次升迁为兵部侍郎。
冯赞留守北京,推举龙敏为副留守。
冯簧任枢密使,龙敏被授焉吏部侍郎。
这时,晋高祖在太原起兵,向契丹请求援兵。
唐废帝在怀州,趟德钧父子有二心,张敬达屯驻在晋安,形势十分危急。
唐废帝询问跟随他的臣子有什么办法,龙敏说:“晋仗恃的是丹。
柬丹王是失去国家的君主,现在在京师,如果用兵送柬丹王从幽州进入西楼,契丹将有内颅之忧,哪有闲暇援助晋?晋失去契丹的支援,大事就完了。”又对李懿说:“我龙敏是燕人,能够了解赵德钧。
趟德钧为将领,依据壕沟守城,一心鼓励士兵罢了。
要让他身当大敌,奋不顾身,不是他的才能。
何况有二心呢?听说现在皇帝的马还有五千匹,希望得到壮马一千匹,矫健的士兵一千人,和勇将郎万金一道,从平适沿着山路进入契丹境内而前往官寨,一面走一面打,能够走完一半的路程,事情就成功了。”李懿替他告诉唐废帝,唐废帝没有采用。
但人们都认为他的话语豪壮。
在晋历任太常卿,出使到昊越。
这时,出使昊越的人,见到昊越王都要下拜,龙敏偏偏对他作揖。
返回,升任工部侍郎。
干佑元年,头上发疮而死,赠右仆射。
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四十四译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今昔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四库全书
- 「论语」
- 「周易」
- 「冰鉴」
- 「素书」
- 「明史」
- 「孝经」
- 「史记」
- 「周礼」
- 「尚书」
- 「左传」
- 「茶经」
- 「元史」
- 「礼记」
- 「心经」
- 「论衡」
- 「宋史」
- 「易传」
- 「晋书」
- 「六韬」
- 「汉书」
- 「华严经」
- 「镜花缘」
- 「罗织经」
- 「公羊传」
- 「传习录」
- 「太玄经」
- 「抱朴子」
- 「孽海花」
- 「阴符经」
- 「圆觉经」
- 「千金方」
- 「楞伽经」
- 「黄庭经」
- 「法华经」
- 「战国策」
- 「三国志」
- 「水经注」
- 「旧唐书」
- 「百家姓」
- 「伤寒论」
- 「商君书」
- 「红楼梦」
- 「水浒传」
- 「三字经」
- 「北齐书」
- 「山海经」
- 「新唐书」
- 「淮南子」
- 「搜神记」
- 「西游记」
- 「后汉书」
- 「千字文」
- 「金刚经」
- 「地藏经」
- 「弟子规」
- 「菜根谭」
- 「大唐西域记」
- 「神农本草经」
- 「徐霞客游记」
- 「声律启蒙」
- 「贞观政要」
- 「随园诗话」
- 「文心雕龙」
- 「濒湖脉学」
- 「朱子家训」
- 「幼学琼林」
- 「孙子兵法」
- 「老残游记」
- 「孔子家语」
- 「吕氏春秋」
- 「容斋随笔」
- 「聊斋志异」
- 「围炉夜话」
- 「笑林广记」
- 「资治通鉴」
- 「三侠五义」
- 「太平广记」
- 「颜氏家训」
- 「天工开物」
- 「世说新语」
- 「无量寿经」
- 「剪灯新话」
- 「醒世恒言」
- 「警世通言」
- 「小窗幽记」
- 「了凡四训」
- 「本草纲目」
- 「三十六计」
- 「陶庵梦忆」
- 「孙膑兵法」
- 「隋唐演义」
- 「封神演义」
- 「增广贤文」
- 「黄帝内经」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六祖坛经」
- 「梦溪笔谈」
古代诗人
- 「杜牧」
- 「李白」
- 「苏轼」
- 「杜甫」
- 「荀子」
- 「王维」
- 「李清照」
- 「白居易」
- 「李商隐」
- 「屈原」
- 「辛弃疾」
- 「孟浩然」
- 「陶渊明」
- 「曹操」
- 「王安石」
- 「苏洵」
- 「骆宾王」
- 「岑参」
- 「陆游」
- 「高适」
- 「贾岛」
- 「孟郊」
- 「李煜」
- 「秋瑾」
- 「曹丕」
- 「袁枚」
- 「刘邦」
- 「鲍照」
- 「韩愈」
- 「曹植」
- 「元稹」
- 「刘彻」
- 「孔融」
- 「苏辙」
- 「王勃」
- 「曾巩」
- 「王冕」
- 「王建」
- 「刘长卿」
- 「晏殊」
- 「唐寅」
- 「姜夔」
- 「秦观」
- 「柳永」
- 「解缙」
- 「李贺」
- 「杨慎」
- 「白朴」
- 「徐渭」
- 「纳兰性德」
- 「关汉卿」
- 「范成大」
- 「刘禹锡」
- 「马致远」
- 「徐祯卿」
- 「贺知章」
- 「欧阳修」
- 「柳宗元」
- 「顾炎武」
- 「苏曼殊」
- 「黄遵宪」
- 「龚自珍」
- 「谢灵运」
- 「武则天」
- 「黄庭坚」
- 「晏几道」
- 「杨万里」
- 「元好问」
- 「李世民」
- 「曾国藩」
- 「王昌龄」
- 「范仲淹」
- 「韦应物」
- 「温庭筠」
- 「钱谦益」
- 「陈子昂」
- 「文征明」
- 「祝允明」
- 「文天祥」
- 「周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