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上一篇: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下一篇: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
作者:佚名
译文
孟子说:“天下有了正常的道路,小的规律就服从于大的规律,有小贤的人就服从于大贤的人;天下失去了正常的道路,力量小的就服从于力量大的,势力弱的就服从于势力强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天意。顺从天意的就能生存,违背天意的就要灭亡。齐景公说:‘既不能命令别人,又不能接受别人的命令,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痛哭着把女儿嫁给吴国。
“现今小国效法大国,但却耻于接受大国的指令,这就好比学生耻于听命于老师一样。如果以之为耻,就不如效法周文王。效法周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定能够掌握天下的治理权。《诗经》上说:‘殷商的子孙后裔,成群结队地不安宁。上帝既然已经授意,何不都穿上周朝服?诸侯都穿上周朝服,说明天命会转移。殷朝的读书人浅薄且敏捷,他们裸体就要在京城。’孔子说:‘仁爱不是用数量众多来衡量的,如果国家君主喜好仁爱,那就天下无敌。’如今想要无敌于天下但又不以仁爱为本,就好比是忍受酷热而不用凉水冲洗。《诗经》上说得好:‘谁能手执烫东西,却不用凉水冲洗?’”注释
1.役:《书·大诰》:“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这里用为役使于、服从于之意。
2.女:《诗"小雅"巷伯》:“既其女迁。”《左传·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于郑庄公。”这里用为以女嫁人之意。
3.丽:《诗"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鲿鲨。”《诗·鄘风·干旄》:“良马五之。”孔颖达疏引三国魏·王肃曰:“夏后氏驾两谓之丽。”《诗·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小尔雅·广言》:“丽,两也。”《汉书·扬雄传上》:“丽钩芒与骖蓐收兮。”师古曰:“丽,并驾也。”这里用为成群结队之意。
4.亿:《诗·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左传·隐公十年》:“不能供亿。”《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心亿则乐。”《左传·昭公三十年》:“我盍姑亿吾鬼神。”《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心亿则乐。”《国语·楚语》:“亿其上下。”《说文》:“亿,安也。”这里用为安宁、安定之意。
5.侯:疑问代词。相当于“何”。《诗"小雅"正月》:“瞻彼中林,侯薪侯蒸。”《诗"大雅"文王》:“上帝既命,侯于周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君乎,君乎,侯不迈哉?”这里用为为什么,侯不(何不)之意。
6.肤:《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诗·大雅·文王》:“殷士肤敏,祼将于京。”汉张衡《东京赋》:“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北齐书·文苑传序》:“凡此诸人,亦有文学肤浅,妄想推荐者十三四焉。”这里用为浅薄之意。
7.敏:《诗·小雅·甫田》:“曾孙不怒,农夫克敏。”《诗·大雅·文王》:“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礼成而加之以敏。”《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里仁》:“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这里用为思想敏锐、反应快之意。
8.将:《诗·大雅·文王》:“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左传·隐公六年》:“君将若之何?”《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韩非子·喻老》:“将恐深。”这里用为将要、就要之意。 -
作者:佚名
本章紧接上章,孟子因此接着说:“天下有了正常的道路,小的规律就服从于大的规律,有小贤的人就服从于大贤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有东升西落这样的大的规律,因此作为一个人的规律就是小的规律,而小的规律是要服从大的规律的。因此,有小贤的人就服从于大贤的人。
“天下失去了正常的道路,力量小的就服从于力量大的,势力弱的就服从于势力强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弱肉强食不是正常的道路和规律。虽然“这两种情况,都是天意。”但是“顺从天意的就能生存,违背天意的就要灭亡。”所以孟子下结论说:“现今小国效法大国,但却耻于接受大国的指令,这就好比学生耻于听命于老师一样。如果以之为耻,就不如效法周文王。效法周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定能够掌握天下的治理权。”因此孟子接着又举《诗经》上例说,殷朝由于商纣王的残暴而失去了天下,是商纣王违背了天意,既然如此,就要顺从天意而穿上周朝的服装,不穿上周朝服装而裸体在京城,也是无济于事的。
然后孟子又援引孔子的话说:“仁爱不是用数量众多来衡量的,如果国家君主喜好仁爱,那就天下无敌。”这句话很有意思,但一直没有人能真正弄懂。孔子是在诸侯割据、天下大乱时说的这个话,当时的情景如同现在的世界形势一样,各国各自为政,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首先要爱护自己国家的人民,而不管甚至不顾别的国家的人民的生死以及利益问题,这样就会引起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按孔子、孟子的思想,不能因为自己国家的民众多而不管不顾别国人民的生死,应该以仁爱天下所有人民为本,才能无敌于天下。也就是说,尊重所有人、仁爱所有人、人人平等,才是无敌于天下。这其实就是孔子、孟子的价值观,他们不是用爱一个人、一家人、一国人为价值衡量标准,而是用爱所有人为价值衡量标准。
所以,如果想要无敌于天下但又不以仁爱为本,那就好比是忍受酷热而不用凉水冲洗。这就是说,拥有雄兵百万,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就好比是手捧着灼热的东西,如果不以仁爱为本,最终会灼伤自己的。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译文及注释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读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今昔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四库全书
- 「论语」
- 「周易」
- 「冰鉴」
- 「素书」
- 「明史」
- 「孝经」
- 「史记」
- 「周礼」
- 「尚书」
- 「左传」
- 「茶经」
- 「元史」
- 「礼记」
- 「心经」
- 「论衡」
- 「宋史」
- 「易传」
- 「晋书」
- 「六韬」
- 「汉书」
- 「华严经」
- 「镜花缘」
- 「罗织经」
- 「公羊传」
- 「传习录」
- 「太玄经」
- 「抱朴子」
- 「孽海花」
- 「阴符经」
- 「圆觉经」
- 「千金方」
- 「楞伽经」
- 「黄庭经」
- 「法华经」
- 「战国策」
- 「三国志」
- 「水经注」
- 「旧唐书」
- 「百家姓」
- 「伤寒论」
- 「商君书」
- 「红楼梦」
- 「水浒传」
- 「三字经」
- 「北齐书」
- 「山海经」
- 「新唐书」
- 「淮南子」
- 「搜神记」
- 「西游记」
- 「后汉书」
- 「千字文」
- 「金刚经」
- 「地藏经」
- 「弟子规」
- 「菜根谭」
- 「大唐西域记」
- 「神农本草经」
- 「徐霞客游记」
- 「声律启蒙」
- 「贞观政要」
- 「随园诗话」
- 「文心雕龙」
- 「濒湖脉学」
- 「朱子家训」
- 「幼学琼林」
- 「孙子兵法」
- 「老残游记」
- 「孔子家语」
- 「吕氏春秋」
- 「容斋随笔」
- 「聊斋志异」
- 「围炉夜话」
- 「笑林广记」
- 「资治通鉴」
- 「三侠五义」
- 「太平广记」
- 「颜氏家训」
- 「天工开物」
- 「世说新语」
- 「无量寿经」
- 「剪灯新话」
- 「醒世恒言」
- 「警世通言」
- 「小窗幽记」
- 「了凡四训」
- 「本草纲目」
- 「三十六计」
- 「陶庵梦忆」
- 「孙膑兵法」
- 「隋唐演义」
- 「封神演义」
- 「增广贤文」
- 「黄帝内经」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六祖坛经」
- 「梦溪笔谈」
古代诗人
- 「杜牧」
- 「李白」
- 「苏轼」
- 「杜甫」
- 「荀子」
- 「王维」
- 「李清照」
- 「白居易」
- 「李商隐」
- 「屈原」
- 「辛弃疾」
- 「孟浩然」
- 「陶渊明」
- 「曹操」
- 「王安石」
- 「苏洵」
- 「骆宾王」
- 「岑参」
- 「陆游」
- 「高适」
- 「贾岛」
- 「孟郊」
- 「李煜」
- 「秋瑾」
- 「曹丕」
- 「袁枚」
- 「刘邦」
- 「鲍照」
- 「韩愈」
- 「曹植」
- 「元稹」
- 「刘彻」
- 「孔融」
- 「苏辙」
- 「王勃」
- 「曾巩」
- 「王冕」
- 「王建」
- 「刘长卿」
- 「晏殊」
- 「唐寅」
- 「姜夔」
- 「秦观」
- 「柳永」
- 「解缙」
- 「李贺」
- 「杨慎」
- 「白朴」
- 「徐渭」
- 「纳兰性德」
- 「关汉卿」
- 「范成大」
- 「刘禹锡」
- 「马致远」
- 「徐祯卿」
- 「贺知章」
- 「欧阳修」
- 「柳宗元」
- 「顾炎武」
- 「苏曼殊」
- 「黄遵宪」
- 「龚自珍」
- 「谢灵运」
- 「武则天」
- 「黄庭坚」
- 「晏几道」
- 「杨万里」
- 「元好问」
- 「李世民」
- 「曾国藩」
- 「王昌龄」
- 「范仲淹」
- 「韦应物」
- 「温庭筠」
- 「钱谦益」
- 「陈子昂」
- 「文征明」
- 「祝允明」
- 「文天祥」
- 「周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