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罗王众赞叹
-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所。所谓: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说。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然诸众生获脱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阎浮提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
至于好道,令得安乐。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萨俱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旛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何以故。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只。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又阎浮提临命终人,不问善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不落恶道。何况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中,护诸众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但愿诸众生于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上一篇:利益存亡 下一篇:称佛名号 -
作者:佚名
这时,大铁围山里的无量无数的鬼王跟随阎罗天子一起,也来到了忉利天宫佛说法的地方。这些鬼王是: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这些大鬼王又各统领了成百上千的小鬼王,都居住在阎浮提世界,各有所司,各有所主。大大小小的鬼王们与阎罗天子一样,均是承蒙佛与地藏菩萨的威神之力,来到忉利天宫的法会,恭敬地站在大会的一侧。
这时,阎罗天子右膝着地,顶礼佛陀,恭敬合掌,问讯世尊说:“世尊,我今天和诸多鬼王们,承蒙世尊与地藏菩萨的威神之力,才能够来到忉利天宫的法会之中,这也是我等护持佛法而获得善利的结果。我现在有个小疑问,冒昧地请问世尊,希望世尊能慈悲地为我们解释宣讲。”
佛回答阎罗天子说:“你随便问吧,我来为你解说。”
这时,阎罗天子恭敬瞻礼世尊,并恭敬地向地藏菩萨行了一个注目礼,然后对佛说:“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不辞疲倦地用百千万种方法救度那些因造罪而受苦的众生,这位大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的愿力和神通力。然而这些众生一旦脱离了苦报之后,没过多久又会堕入恶道中去。世尊,地藏菩萨既然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力,为什么众生还不肯依止于善道,永远获得解脱呢?但愿世尊能为我慈悲宣说。”
佛告诉阎罗天子说:“南阎浮提世界里的众生,生性十分执拗倔强,难以诱导向善,使他们心性刚柔。这位大菩萨于百千劫以来,一次又一次地在六道中救拔这些众生,使他们能够尽早得到解脱。对那些作恶受报的罪人,乃至堕入大地狱之中的众生,地藏菩萨都会用种种方便法门与神通之力,帮助这些众生从根本上拔除造恶的种子,明了过去世所犯的种种恶行和罪业,而生起悔悟之心。只是由于阎浮提众生于无量生死以来,造恶习气太深,所以一时生在善道,一时堕入恶道,轮回不息,连累这位大菩萨在百千劫中一次次地救度他们。”
“譬如说,有人迷失了他本来所在的地方,不小心走到了危险的道路上。在那个危险的道路中,有许多夜叉、恶鬼,以及虎狼、狮子、毒蛇、蝎子等。而迷路人对险道中的威胁却没有丝毫察觉,不知道须臾之间就可能遭到毒害,导致死伤。正好在那时,有一位善知识,智能高超,知识丰富,懂得许多出险道、解百毒、避虎狼、驱恶鬼的方法,见到这位迷路人正要误入险区,就提醒他:‘喂,你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这条道祸害多端,危险丛生,难道你有什么办法能躲得开,避得过吗?’迷路人猛然听到善知识的提醒,才知道正在走上一条险路,赶紧退步,希望离开这危险的境地。善知识牵手指引,带着他慢慢脱离险道。
走上正路,得到平安与快乐。然后,善知识告诉迷路人说:‘唉,你这个迷路的人,从此以后,千万不要再走这条道了。进了这条道的人,不但会遭遇到种种毒害,很难走出来,甚至会丧失性命。’迷路人十分感激善知识的帮助,在临分别的时候,善知识又再三地嘱咐他:‘倘若见到你的亲戚、朋友甚至是陌生的过路人,无论男女老少,你都要告诉他们这条路的危险性,毒蛇猛兽、恶鬼恶神太多了,进去就会丧命,千万不要让这些人自己去送死。’”
“地藏菩萨正是这样的一位善知识,以大慈大悲的神通愿力,救拔种种造罪受苦的众生,使他们能进入人、天的善道,享受种种微妙的快乐。而这些造罪的众生,由于知道了业道的苦,一旦脱离以后,永远不想再进去了。正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到善知识帮助他走上正道,再也不会走进险道。碰到其他人要误入时,还能现身说法,劝他人不要走进去。这是因为自己曾经迷失过的缘故,一旦走上正道,解脱灾难,便永不再入险境了。如果再走进去,那说明依旧迷误,并没有意识到眼下所走的道路,是以往曾经误入的险道,那就可能导致丧失性命,好比有人一再地犯十恶大罪,终于又堕入到地狱之中。地藏菩萨总是以种种善巧方便来解救这些众生,让他们能得到上天的好报。但由于众生造恶的习气太重,弄不好便会又流转到恶道中去。如果犯下了极恶重罪的话,那就只能长久地困在地狱里,想要出头也就不可能了。”
这时,有一位名叫恶毒的鬼王合掌恭敬对佛说:“世尊,我们这些鬼王,数量多到无法计算。在阎浮提世界里,或是利益众生,或是损害众生,各不相同。同样由于各自过去的种种业报,使得我们在阎浮提世界各个地方周游巡视,各司其职,总的来说,我们的所作所为还是以为害众生的事居多。在各地巡行的过程中,凡是经过城市、乡村,或者庄园、房舍之时,若见到有男子、女人修哪怕是一毛一发那么小的一点善事,或者在佛前悬挂幡盖,或者以微薄的香花供养佛像或菩萨像,或者敬重地读诵佛经,烧香供养佛经,哪怕是经中的一句话、一句偈,我们这些鬼王尊敬礼拜此人,如同尊敬礼拜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一样,我们会指使属下众多的大力小鬼和当地的土地神,去保护这些善人,不让恶事、横祸、恶病、横病,以及任何不如意的事靠近他们和他们的住所,更何况加临到他们身上了。”
佛听了恶毒鬼王的陈述之后,称赞说:“善哉善哉,你们诸位以及阎罗王能如此发心保护这些善男子、善女人,我也会告诉梵王和帝释天,让他们也来保护你们。”
说这话的时候,法会中另有一位鬼王,名叫主命,恭敬地对佛说:“世尊,我依据过去的种种业缘,现在掌管阎浮提人的生命,无论是出生或是死亡,都由我来管理。在我本心的愿望,总想去帮助利益人们。但由于这些众生不懂因果,不知佛法,所以不能明了我的好意,以至于生时和死时都不得安宁。为什么呢?因为阎浮提人在初生之时,无论是男是女,家里人都应当做种种善事,增添家宅的吉祥,自然可以让土地神祇等欢喜地保护生产的母子,使母子平安,全家和乐。生下孩子之后,更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为了庆祝又去杀生,以种种鲜味给产妇进补。更不要请一群亲戚朋友大办酒席,饮酒食肉,歌舞喧哗,这样一来反而会害得母子都不得安宁。
为什么呢?因为妇女在生产之时,有无量数的恶鬼及魍魉精魅想来吞食生产时流出来的腥血。为了保护产妇的安全,所以我早就指使当地的土地神、舍宅神等来保护母子,不使这些恶鬼靠近他们,使他们能够平安顺产。按理说,像这样的人家,在母子平安之时,应当修福修善,以此答谢土地神祇。但由于他们不明理,反而做出杀生害命的恶行,并聚集亲朋好友纵情宴乐。使得家里平添了许多祸殃,只有自作自受,母子俩都将受到损害。”
“阎浮提人在临死时,不管生前是善是恶,我都尽量让他不堕入恶道中去,更何况有些命终人在世时为善修福,那我帮助他就更加容易了。但即使是行善之人,在临命终时,也有成百上千的恶道里的鬼神,或是变成亡人的父母,或是变成亡人的亲戚朋友,把他拉向恶道中去。更何况本来就造恶的众生,遇见的恶鬼就更多了。
世尊,阎浮提的男男女女在临命终时,神志昏昧,如同梦中,自己无法分辨好坏善恶,眼、耳都失去了见闻的能力。在这种时候,他们的亲人们应当大设供养,读诵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或其他大乘经典,称念佛菩萨的名号。以此善缘,就可以使命终人脱离恶道,一切的邪魔鬼神都会退散,不再出现。
世尊,一切众生在临命终时,如果能听到一声佛的名号,或者菩萨的名号,或是听到大乘经典的一句话、一句偈,我看这类众生,除了犯五无间或杀生害命的大罪之外,其余小小的恶业本应堕入恶道中受苦诸天赞贺的,承蒙听闻佛菩萨名号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的功德,都可以立即得到解脱,不会堕入恶道中去。”
佛告诉主命鬼王说:“你有这样的大慈悲心,发下这样的大愿,能在世人的生死之际来保护他们。在未来的世界中,有男子女人在生时或死时,你都不要退失这个大愿,总要尽力使他们得到解脱,永远地平安快乐。”
鬼王回答佛说:“世尊,请不要有所顾虑,我将穷一生之力,念念保护阎浮提的众生,使他们在生时死时都能得到安乐。但愿众生在生时死时,能够相信并接受我刚才所说的话,那所有的众生一定能都得到解脱,获得真正的大利益。”
这时,佛告诉地藏菩萨说:“这位主命大鬼王,已曾经于百千世中做大鬼王,一直在阎浮提众生的生时死时保护他们。正是因为这位大士有着菩萨的慈悲愿力,所以才化现为鬼王的形象,其实他并不在鬼道当中。从此以后,再过一百七十大劫,他将要成佛,佛名无相如来,住世所在的劫名叫安乐,成佛的世界名叫净住,这尊佛的寿命有无量无数不可称计的大劫。地藏,这位大鬼王的事迹真是不可思议,他所度化的人道与天道的众生也是无量无数,无法称计。”
-
作者:佚名
本品讲述了阎罗王众参与集会,向世尊发问,既然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为何众生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世尊回答说,是因为南阎浮提的众生,其性刚强,难以调伏,结恶习重,才在恶道之中,旋出旋入。就好比迷路人遇见善知识,告知所走的是一条险道,并带领他走上好路。如果该迷路人仍然迷误,就有可能再次走上险道,受到损害。地藏菩萨救度众生也是如此,“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然后,恶毒鬼王发愿救护众生,世尊亦嘱梵王帝释等卫护鬼王部属。主命鬼王亦发愿于生死时利益众生,告诫众生于生时、死时,慎勿杀害,饮酒食肉,而应当设大供养,转读尊经,称佛菩萨名号,获大利益。最后,世尊为主命鬼王授记于未来世做佛,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所度天人,不可限量。
地藏经·阎罗王众赞叹译文
地藏经·阎罗王众赞叹评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今昔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四库全书
- 「论语」
- 「周易」
- 「冰鉴」
- 「素书」
- 「明史」
- 「孝经」
- 「史记」
- 「周礼」
- 「尚书」
- 「左传」
- 「茶经」
- 「元史」
- 「礼记」
- 「心经」
- 「论衡」
- 「宋史」
- 「易传」
- 「晋书」
- 「六韬」
- 「汉书」
- 「华严经」
- 「镜花缘」
- 「罗织经」
- 「公羊传」
- 「传习录」
- 「太玄经」
- 「抱朴子」
- 「孽海花」
- 「阴符经」
- 「圆觉经」
- 「千金方」
- 「楞伽经」
- 「黄庭经」
- 「法华经」
- 「战国策」
- 「三国志」
- 「水经注」
- 「旧唐书」
- 「百家姓」
- 「伤寒论」
- 「商君书」
- 「红楼梦」
- 「水浒传」
- 「三字经」
- 「北齐书」
- 「山海经」
- 「新唐书」
- 「淮南子」
- 「搜神记」
- 「西游记」
- 「后汉书」
- 「千字文」
- 「金刚经」
- 「地藏经」
- 「弟子规」
- 「菜根谭」
- 「大唐西域记」
- 「神农本草经」
- 「徐霞客游记」
- 「声律启蒙」
- 「贞观政要」
- 「随园诗话」
- 「文心雕龙」
- 「濒湖脉学」
- 「朱子家训」
- 「幼学琼林」
- 「孙子兵法」
- 「老残游记」
- 「孔子家语」
- 「吕氏春秋」
- 「容斋随笔」
- 「聊斋志异」
- 「围炉夜话」
- 「笑林广记」
- 「资治通鉴」
- 「三侠五义」
- 「太平广记」
- 「颜氏家训」
- 「天工开物」
- 「世说新语」
- 「无量寿经」
- 「剪灯新话」
- 「醒世恒言」
- 「警世通言」
- 「小窗幽记」
- 「了凡四训」
- 「本草纲目」
- 「三十六计」
- 「陶庵梦忆」
- 「孙膑兵法」
- 「隋唐演义」
- 「封神演义」
- 「增广贤文」
- 「黄帝内经」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六祖坛经」
- 「梦溪笔谈」
古代诗人
- 「杜牧」
- 「李白」
- 「苏轼」
- 「杜甫」
- 「荀子」
- 「王维」
- 「李清照」
- 「白居易」
- 「李商隐」
- 「屈原」
- 「辛弃疾」
- 「孟浩然」
- 「陶渊明」
- 「曹操」
- 「王安石」
- 「苏洵」
- 「骆宾王」
- 「岑参」
- 「陆游」
- 「高适」
- 「贾岛」
- 「孟郊」
- 「李煜」
- 「秋瑾」
- 「曹丕」
- 「袁枚」
- 「刘邦」
- 「鲍照」
- 「韩愈」
- 「曹植」
- 「元稹」
- 「刘彻」
- 「孔融」
- 「苏辙」
- 「王勃」
- 「曾巩」
- 「王冕」
- 「王建」
- 「刘长卿」
- 「晏殊」
- 「唐寅」
- 「姜夔」
- 「秦观」
- 「柳永」
- 「解缙」
- 「李贺」
- 「杨慎」
- 「白朴」
- 「徐渭」
- 「纳兰性德」
- 「关汉卿」
- 「范成大」
- 「刘禹锡」
- 「马致远」
- 「徐祯卿」
- 「贺知章」
- 「欧阳修」
- 「柳宗元」
- 「顾炎武」
- 「苏曼殊」
- 「黄遵宪」
- 「龚自珍」
- 「谢灵运」
- 「武则天」
- 「黄庭坚」
- 「晏几道」
- 「杨万里」
- 「元好问」
- 「李世民」
- 「曾国藩」
- 「王昌龄」
- 「范仲淹」
- 「韦应物」
- 「温庭筠」
- 「钱谦益」
- 「陈子昂」
- 「文征明」
- 「祝允明」
- 「文天祥」
- 「周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