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卷六十五
-
◎兵一
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文皇北迁,一遵太祖之制,然内臣观兵,履霜伊始。洪、宣以后,狃于治平,故未久而遂有土木之难。于谦创立团营,简精锐,一号令,兵将相习,其法颇善。宪、孝、武、世四朝,营制屡更,而威益不振。卫所之兵疲于番上,京师之旅困于占役。驯至末造,尺籍久虚,行伍衰耗,流盗蜂起,海内土崩。宦竖降于关门,禁军溃于城下,而国遂以亡矣。今取其一代规制之详,及有关于军政者,著于篇。
京营 侍卫上直军(皇城守卫 京城巡捕) 四卫营
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其制皆备于永乐时。
初,太祖建统军元帅府,统诸路武勇,寻改大都督府。以兄子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京城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已,又分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洪武四年,士卒之数,二十万七千八百有奇。
成祖增京卫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岁调中都、山东、河南、大宁兵番上京师隶之。设提督内臣一,武臣二,掌号头官二,大营坐营官一,把总二,中营坐营官一,马步队把总各一。左右掖、哨官如之。又有十二营,掌随驾马队官军,设把总二。又有围子手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设坐营官一,统四司,以一、二、三、四为号,把总各二。又有幼官舍人营,掌操练京卫幼官及应袭舍人,坐营官一,四司把总各一。此五军营之部分也。已,得边外降丁三千,立营分五司。一,掌执大驾龙旗、宝纛、勇字旗、负御宝及兵仗局什物上直官军。一,掌执左右二十队勇字旗、大驾旗纛金鼓上直官军。一,掌传令营旗牌,御用监盔甲、尚冠、尚衣、尚履什物上直官军。一,掌执大驾勇字旗、五军红盔贴直军上直官军。一,掌杀虎手、马轿及前哨马营上直明甲官军、随侍营随侍东宫官舍、辽东备御回还官军。提督内臣二,武臣二,掌号头官二,坐司官五,见操把总三十四,上直把总十六,明甲把总四。此三千营之部分也。已,征交阯,得火器法,立营肄习。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皆视三千营,亦分为五军。中军,坐营内臣一,武臣一。其下四司,各监枪内臣一,把司官一,把总官二。左右掖、哨皆如之。又因得都督谭广马五千匹,置营名五千下,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坐营内臣、武臣各一,其下四司,各把司官二。此神机营之部分也。居常,五军肄营阵,三千肄巡哨,神机肄火器。大驾征行,则大营居中,五军分驻,步内骑外,骑外为神机,神机外为长围,周二十里,樵采其中。三大营之制如此。
洪熙时,始命武臣一人总理营政。宣德五年,以成国公朱勇言,选京卫卒隶五军训练。明年,命科道及锦衣官核诸卫军数。帝之征高煦及破兀良哈,皆以京营取胜焉。正统二年,复因勇言,令锦衣等卫、守陵卫卒存其半,其上直旗校隶锦衣督操,馀悉归三大营。土木之难,京军没几尽。
景帝用于谦为兵部尚书,谦以三大营各为教令,临期调拨,兵将不相习,乃请于诸营选胜兵十万,分十营团练。每营都督一,号头官一,都指挥二,把总十,领队一百,管队二百。于三营都督中推一人充总兵官,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其余军归本营,曰老家。京军之制一变。英宗复辟,谦死,团营罢。
宪宗立,复之,增为十二。成化二年复罢。命分一等、次等训练。寻选得一等军十四万有奇。帝以数多,令仍分十二营团练,而区其名,有奋、耀、练、显四武营,取、果、效、鼓四勇营,立、伸、扬、振四威营。命侯十二人掌之,各佐以都指挥,监以内臣,提督以勋臣,名其军曰选锋。不任者仍为老家以供役,而团营之法又稍变。二十年,立殚忠、效义二营;练京卫舍人、余丁。二营,永乐间设,后废,至是复设。未几,以无益罢。帝在位久,京营特注意,然缺伍至七万五千有奇,大率为权贵所隐占。又用汪直总督团营,禁旅专掌于内臣,自帝始也。
孝宗即位,乃命都御史马文升为提督。是时营军久苦工役。成化末,余子俊尝言之,文升复力陈不可。又请于每营选马步锐卒二千,遇警征调。且遵洪、永故事,五日一操,以二日走阵下营,以三日演武。从之。时尚书刘大夏陈弊端十事,复奏减修乾清宫卒。内臣谓其不恤大工,大学士刘健曰:“爱惜军士,司马职也。”帝纳之。会户部主事李梦阳极论役军之害,并及内臣主兵者。以语侵寿宁侯,下诏狱,遂格不行。
武宗即位,十二营锐卒仅六万五百余人,稍弱者二万五千而已。给事中葛嵩请选五军、三千营精锐归团练,而存八万余人于营以供役。惠安伯张伟谬引旧制以争,事遂已,隐占如故。寘鐇反,太监张永将京军往讨,中官权益重。及流寇起,边将江彬等得幸,请调边军入卫。于是集九边突骑家丁数万人于京师。名曰外四家。立两官厅,选团营及勇士、四卫军于西官厅操练,正德元年所选官军操于东官厅。自是两官厅军为选锋。而十二团营且为老家矣。武宗崩,大臣用遗命罢之。当是时,工作浩繁,边将用事,京营戎政益大坏。给事中王良佐奉敕选军,按籍三十八万有奇,而存者不及十四万,中选者仅二万余。
世宗立,久之,从廷臣言,设文臣知兵者一人领京营。是时额兵十万七千余人,而存者仅半。专理京营兵部尚书李承勋请足十二万之数。部议遵弘治中例,老者补以壮丁,逃、故者清军官依期解补。从之。十五年,都御史王廷相提督团营,条上三弊:一,军士多杂派,工作终岁,不得入操。虽名团营听征,实与田夫无异。二,军士替代,吏胥需索重贿,贫军不能办,老羸苟且应役,而精壮子弟不得收练。三,富军惮营操征调,率贿将弁置老家数中,贫者虽老疲,亦常操练。语颇切中。既而两郊九庙诸宫殿之工起,役军益多。兵部请分番为二,半团操,半放归,而收其月廪雇役。诏行一年。自后边警急,团营见兵少,仅选骑卒三万,仍号东西官厅。馀者悉老弱,仍为营帅、中官私役。
二十九年,俺答入寇,兵部尚书丁汝夔核营伍不及五六万人。驱出城门,皆流涕不敢前,诸将领亦相顾变色。汝夔坐诛。大学士严嵩乃请振刷以图善后。吏部侍郎王邦瑞摄兵部,因言:“国初,京营劲旅不减七八十万,元戎宿将常不乏人。自三大营变为十二团营,又变为两官厅,虽浸不如初,然额军尚三十八万有奇。今武备积驰,见籍止十四万余,而操练者不过五六万,支粮则有,调遣则无。比敌骑深入,战守俱称无军。即见在兵,率老弱疲惫、市井游贩之徒,衣甲器械取给临时。此其弊不在逃亡,而在占役;不在军士,而在将领。盖提督、坐营、号头、把总诸官,多世胄纨袴,平时占役营军,以空名支饷,临操则肆集市人,呼舞博笑而已。先年,尚书王琼、毛伯温、刘天和常有意振饬。然将领恶其害己,阴谋阻挠,军士又习于骄惰,竞倡流言,事复中止,酿害至今。乞大振乾纲,遣官精核。”帝是其言,命兵部议兴革。
于是悉罢团营、两官厅,复三大营旧制。更三千曰神枢。罢提督、监枪等内臣。设武臣一,曰总督京营戎政,以咸宁侯仇鸾为之;文臣一,曰协理京营戎政,即以邦瑞充之。其下设副参等官二十六员。已,又从部议,以四武营归五军营中军,四勇营归左右哨,四威营归左右掖。各设坐营官一员,为正兵,备城守;参将二员,备征讨。帝以营制新定,告于太庙行之。又遣四御史募兵畿辅、山东、山西、河南,得四万人,分隶神枢、神机。各设副将一,而增能战将六员,分领操练。大将所统三营之兵,居常名曰练勇,有事更定职名。五军营:大将一员,统军一万,总主三营副、参、游击、佐击及坐营等官;副将二员,各统军七千;左右前后参将四员,各六千;游击四员,各三千。外备兵六万六千六百六十人。神枢营:副将二员,各统军六千;佐击六员,各三千。外备兵四万人。神机营亦如之。已,又定三大营官数:五军营一百九十六员,神枢营二百八员,神机营一百八十二员,共五百八十六员。在京各卫军,俱分隶三营。分之为三十营,合之为三大营。终帝世,其制屡更,最后中军哨掖之名亦罢,但称战守兵兼立车营。
故事,五军府皆开府给印,主兵籍而不与营操,营操官不给印,戎政之有府与印,自仇鸾始。鸾方贵幸,言于帝,选各边兵六万八千人,分番入卫,与京军杂练,复令京营将领分练边兵,于是边军尽隶京师。塞上有警,边将不得征集,边事益坏。鸾死,乃罢其所置戎政厅首领官之属,而入卫军则惟罢甘肃者。
隆庆四年,大学士赵贞吉请收将权,更营制。极言戎政之设府铸印,以数十万众统于一人,非太祖、成祖分府分营本意。请以官军九万分五营,营择一将,分统训练。诏下廷臣议。尚书霍冀言:“营制,世宗熟虑而后定,不宜更。惟大将不当专设,戎政不宜有印,请如贞吉言。”制曰“可”。于是三大营各设总兵一,副将二。其参佐等官,互有增损,各均为十人。而五军营兵,均配二营,营十枝,属二副将分统。以侯伯充总兵,寻改曰提督。又用三文臣,亦称提督。自设六提督后,各持意见,遇事旬月不决。给事中温纯言其弊,乃罢,仍设总督、协理二臣。
万历二年,从给事中欧阳柏请,复给戎政印,汰坐营官二员。五年,巡视京营科臣林景旸请广召募,立选锋。是时,张居正当国,综核名实,群臣多条上兵事,大旨在足兵、选将,营务颇饬。久之,帝厌政,廷臣渐争门户,习于偷惰,遂日废弛。三十六年,尚书李化龙理戎政,条上京营积弊。敕下部议,卒无所振作。及兵事起,总督京营赵世新请改设教场城内,便演习。太常少卿胡来朝请调京军戍边,可变弱为强。皆无济于用。
天启三年,协理侍郎朱光祚奏革老家军,补以少壮。老家怨,以瓦砾投光祚,遂不果革。是时,魏忠贤用事,立内操,又增内臣为监视及把牌诸小内监,益募健丁,诸营军多附之。
庄烈帝即位,撤内臣,已而复用。戎政侍郎李邦华愤京营弊坏,请汰老弱虚冒,而择材力者为天子亲军。营卒素骄,有疑其为变者。勋戚中官亦恶邦华害己,蜚语日闻。帝为罢邦华,代以陆完学,尽更其法。京营自监督外,总理捕务者二员,提督禁门、巡视点军者三员,帝皆以御马监、司礼、文书房内臣为之,于是营务尽领于中官矣。十年八月,车驾阅城,铠甲旌旗甚盛,群臣悉鸾带策马从。六军望见乘舆,皆呼万岁。帝大悦,召完学入御幄奖劳,酌以金卮,然徒为容观而已。
时兵事益亟。帝命京军出防剿,皆监以中官。廪给优渥,挟势而骄,多夺人俘获以为功,轻折辱诸将士,将士益解体。周延儒再入阁,劝罢内操,撤诸监军。京兵班师还。时营将率内臣私人,不知兵。兵惟注名支粮,买替纷纭,朝甲暮乙,虽有尺籍,莫得而识也。帝屡旨训练,然日不过二三百人,未昏遂散。营兵十万幸抽验不及,玩愒佚罚者无算。帝尝问戎政侍郎王家彦,家彦曰:“今日惟严买替之禁,改操练之法,庶可救万一,然势已晚。”帝不怿而罢。十六年,襄城伯李国祯总戎政,内臣王承恩监督京营。明年,流贼入居庸关,至沙河。京军出御,闻炮声溃而归。贼长驱犯阙,守陴者仅内操之三千人,京师遂陷。
大率京军积弱,由于占役买闲。其弊实起于纨袴之营帅,监视之中官,竟以亡国云。
京营之在南者,永乐北迁,始命中府掌府事官守备南京,节制在南诸卫所。洪熙初,以内臣司守备。宣德末,设参赞机务官。景泰间,增协同守备官。成化末,命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视五部特重。先是,京师立神机营,南京亦增设,与大小二教场同练。军士常操不息,风雨方免。有逃籍者,宪宗命南给事御史时至二场点阅。成国公朱仪及太监安宁不便,诡言军机密务,御史诘问名数非宜。帝为罪御史,仍令守备参赞官阅视,著为令。
嘉靖中,言者数奏南营耗亡之弊。二十四年冬,诏立振武营,简诸营锐卒充之,益以淮扬趫〗捷者。江北旧有池河营,专城守,护陵寝。二营兵各三千,领以勋臣,别设场训练。然振武营卒多无赖子。督储侍郎黄懋官抑削之,遂哗,殴懋官至死。诏诛首恶,以户部尚书江东为参赞。东多所宽假,众益骄,无复法纪。给事中魏元吉以为言,因举浙直副总兵刘显往提督。未至,池河兵再变,殴千户吴钦。诏显亟往,许以川兵五百自随,事始定。隆庆改元,罢振武营,以其卒千余仍隶二场及神机营。
万历十一年,参赞尚书潘季驯言:“操军原额十有二万,今仅二万余。祖军与选充参半,选充例不补,营伍由是虚。请如祖军收补。”已而王遴代季驯,言:“大小二场,新旧官军二万三千有余。请如北京各边,三千一百二十人为一枝,每枝分中、左、右哨,得兵七枝。馀置旗鼓下,备各营缺。”从之。巡视科臣阮子孝极论南营耗弊,言颇切中,然卒无振饬之者。已,从尚书吴文华请,增参赞旗牌,得以军法从事,兼听便宜调遣。三十一年,添设南中军标营,选大教场卒千余,设中军参将统练。规制虽具,而时狃苟安,阘茸一如北京。及崇祯中,流寇陷庐、凤,踞上流,有窥留都意。南中将士日夜惴惴,以护陵寝、守京城为名,幸贼不东下而已。最后,史可法为参赞尚书,思振积弊,未久而失,盖无可言焉。
侍卫上直军之制。太祖即吴王位,其年十二月设拱卫司,领校尉,隶都督府。洪武二年,改亲军都尉府,统中、左、右、前、后五卫军,而仪銮司隶焉。六年,造守卫金牌,铜涂金为之。长一尺,阔三寸。以仁、义、礼、智、信为号。二面俱篆文:一曰“守卫”,一曰“随驾”。掌于尚宝司,卫士佩以上直,下直纳之。十五年,罢府及司,置锦衣卫。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所隶有将军、力士、校尉,掌直驾侍卫、巡察缉捕。已又择公、侯、伯、都督、指挥之嫡次子,置勋卫散骑舍人,而府军前卫及旗手等十二卫,各有带刀官。锦衣所隶将军,初名天武,后改称大汉将军,凡千五百人。设千、百户,总旗七员。其众自为一军,下直操练如制,缺至五十人方补。月糈二石,积劳试补千、百户,亡者许以亲子弟魁梧材勇者代,无则选民户充之。
永乐中,置五军、三千营。增红盔、明甲二将军及叉刀围子手之属,备宿卫。校尉、力士佥民间丁壮无恶疾、过犯者。力士先隶旗手卫,后改隶锦衣及腾骧四卫,专领随驾金鼓、旗帜及守卫四门。校尉原隶仪銮司,司改锦衣卫,仍隶焉。掌擎执卤簿仪仗,曰鉴舆,曰擎盖,曰扇手,曰旌节,曰旗幢,曰班剑,曰斧钺,曰戈戟,曰弓矢,曰驯马,凡十司,及驾前宣召差遣,三日一更直。设总旗、小旗,而领以勋戚官。官凡六:管大汉将军及散骑舍人、府军前卫带刀官者一,管五军营叉刀围子手者一,管神枢营红盔将军者四。圣节、正旦、冬至及大祀、誓戒、册封、遣祭、传制用全直,直三千人,余则更番,器仗衣服位列亦稍殊焉。凡郊祀、经筵、巡幸侍从各有定制,详《礼志》中。居常,当直将军朝夕分候午门外,夜则司更,共百人。而五军叉刀官军,悉于皇城直宿。掌侍卫官输直,日一员。惟掌锦衣卫将军及叉刀手者,每日侍。尤严收捕之令,及诸脱更离直者。共计锦衣卫大汉将军一千五百七人,府军前卫带刀官四十,神枢营红盔将军二千五百,把总指挥十六,明甲将军五百二,把总指挥二,大汉将军八,五军营叉刀围子手三千,把总指挥八,勋卫散骑舍人无定员,旗手等卫带刀官一百八十,此侍卫亲军大较也。
正统后,妃、主、公、侯、中贵子弟授官者,多寄禄锦衣中。正德时,奏带传升冒衔者,又不下数百人。武宗好养勇士,尝以千、把总四十七人,注锦衣卫带俸舍、余千一百人充御马监家将勇士,食粮骑操。又令大汉将军试百户,五年实授,著为令。幸窦开而恩泽滥,宿卫稍轻矣。至万历间,卫士多占役、买闲,其弊亦与三大营等。虽定离直者夺月糈之例,然不能革。
太祖之设锦衣也,专司卤簿。是时方用重刑,有罪者往往下锦衣卫鞫实,本卫参刑狱自此始。文皇入立,倚锦衣为心腹。所属南北两镇抚司,南理本卫刑名及军匠,而北专治诏狱。凡问刑、奏请皆自达,不关白卫帅。用法深刻,为祸甚烈,详《刑法志》。又锦衣缉民间情伪,以印官奉敕领官校。东厂太监缉事,别领官校,亦从本卫拨给,因是恒与中官相表里。皇城守卫,用二十二卫卒,不独锦衣军,而门禁亦上直中事。京城巡捕有专官,然每令锦衣官协同。地亲权要,遂终明之世云。初,太祖取婺州,选富民子弟充宿卫,曰御中军。已,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后复省,置都镇抚司,隶都督府,总牙兵巡徼。而金吾前后、羽林左右、虎贲左右、府军左右前后十卫,以时番上,号亲军。有请,得自行部,不关都督府。及定天下,改都镇抚司为留守,设左右前后中五卫,关领内府铜符,日遣二人点阅,夜亦如之,所谓皇城守卫官军也。
二十七年,申定皇城门禁约。凡朝参,门始启,直日都督、将军及带刀、指挥、千百户、镇抚、舍人入后,百官始以次入。上直军三日一更番,内臣出入必合符严索,以金币出者验视勘合,以兵器杂药入门者擒治,失察者重罪之。民有事陈奏,不许固遏。帝念卫士劳苦,令家有婚丧、疾病、产子诸不得已事,得自言情,家无余丁,父母俱病者,许假侍养,愈乃复。
先是,新宫成,诏中书省曰:“军士战斗伤残,难备行伍,可于宫墙外造舍以居之,昼则治生,夜则巡警。”其后,定十二卫随驾军上直者,人给钱三百。二十八年,复于四门置舍,使恩军为卫士执爨。恩军者,得罪免死及诸降卒也。
永乐中,定制,诸卫各有分地。自午门达承天门左右,逮长安左右门,至皇城东西,属旗手、济阳、济川、府军及虎贲右、金吾前、燕山前、羽林前八卫。东华门左右至东安门左右,属金吾、羽林、府军、燕山四左卫。西华门左右至西安门左右,属四右卫。玄武门左右至北安门左右,属金吾、府军后及通州、大兴四卫。卫有铜符,颁自太祖。曰承,曰东,曰西,曰北,各以其门名也。巡者左半,守者右半。守官遇巡官至,合契而从事。各门守卫官,夜各领铜令申字牌巡警,自一至十六。内皇城卫舍四十,外皇城卫舍七十二,俱设铜铎,次第循环。内皇城左右坐更将军百,每更二十人,四门走更官八,交互往来,钤印于籍以为验。都督及带刀、千百户日各一人,领申字牌直宿,及点各门军士。后更定都督府,改命侯、伯佥书焉。
洪熙初,更造卫士悬牌。时亲军缺伍,卫士不获代。帝命选他卫军守端、直诸门,尚书李庆谓不可。帝曰:“人主在布德以属人心,苟心相属,虽非亲幸,何患焉。”宣德三年,命御史点阅卫卒。天顺中,复增给事中一人。成化十年,尚书马文升言:“太祖置亲军指挥使司,不隶五府。文皇帝复设亲军十二卫,又增勇士数千员,属御马监,上直,而以腹心臣领之。比者日废弛,勇士与诸营无异,皇城之内,兵卫无几,诸监门卒尤疲羸,至不任受甲。宜敕御马监官,即见军选练。仍敕守卫官常严步伍,讥察出入,以防微销萌。”帝然其言,亦未能有所整饬。
正德初,严皇城红铺巡徼,日令留守卫指挥五员,督内外夜巡军。而兵部郎中、主事各一人,同御史、锦衣卫稽阅,毋摄他务。嘉靖七年,增直宿官军衣粮,五年一给。万历十一年,于皇城内外设把总二员,分东西管理。时门禁益弛,卫军役于中官,每至空伍,赁市儿行丐应点阅。叉刀、红盔日出始一入直,直庐虚无人。坐更将军皆纳月镪于所辖。凡提号、巡城、印簿、走更诸事悉废。十五年,再申门禁。久之,给事中吴文炜乞尽复旧制。不报。末年,有失金牌久之始觉者。梃击之事,张差一妄男子,得阑入殿廷,其积弛可知。是后中外多事,启、祯两朝虽屡申饬,竟莫能挽,侵寻以至于亡。
京城巡捕之职,洪武初,置兵马司,讥察奸伪。夜发巡牌,旗士领之,核城门扃鐍及夜行者。已改命卫所镇抚官,而掌于中军都督府。永乐中,增置五城兵马司。宣德初,京师多盗,增官军百人,协五城逐捕。已,复增夜巡候卒五百。成化中,始命锦衣官同御史督之。末年,拨给团营军二百。弘治元年,令三千营选指挥以下四员,领精骑巡京城外,又令锦衣官五、旗手等卫官各一,分地巡警,巡军给牌。五年,设把总都指挥,专职巡捕。正德中,添设把总,分画京城外地,南抵海子,北抵居庸关,西抵卢沟桥,东抵通州。复增城内二员,而益以团营军,定官卒赏罚例。末年,逻卒增至四千人,特置参将。
嘉靖元年,复增城外把总一员,并旧为五,分辖城内东西二路,城外西南、东南、东北三路,增营兵马五千。又十选一,立尖哨五百骑,厚其月糈。命参将督操,而监以兵部郎。是时京军弊坏积久,捕营亦然。三十四年,军士仅三百余。以给事中丘岳等言,削指挥樊经职,而禁以军马私役骑乘。万历十二年,从兵部议,京城内外盗发,自卯至申责兵马司,自酉至寅责巡捕官,贼众则协力捕剿。是后,军额倍增,驾出及朝审、录囚皆结队驻巷口。籍伍虽具,而士马实凋弊不足用。捕营提督一,参将二,把总十八,巡军万一千,马五千匹。盗贼纵横,至窃内中器物。获其橦索,竟不能得也。庄烈帝时,又以兵部左侍郎专督。然营军半虚廪,马多雇人骑,失盗严限止五日,玩法卒如故。
四卫营者,永乐时,以迤北逃回军卒供养马役,给粮授室,号曰勇士。后多以进马者充,而听御马监官提调,名隶羽林,身不隶也。军卒相冒,支粮不可稽。宣德六年,乃专设羽林三千户所统之,凡三千一百余人。寻改武骧、腾骧左右卫,称四卫军。选本卫官四员为坐营指挥,督以太监,别营开操,称禁兵。器械、衣甲异他军,横于辇下,往往为中官占匿。弘治末,勇士万一千七百八十人,旗军三万一百七十人,岁支廪粟五十万。孝宗纳廷臣言,核之。又令内臣所进勇士,必由兵部验送乃给廪,五年籍其人数,著为令。省度支金钱岁数十万。武宗即位,中官宁瑾乞留所汰人数。言官及尚书刘大夏持不可,不听。后两官厅设,遂选四卫勇士隶西官厅,掌以边将江彬、太监张永等。
世宗入立,诏自弘治十八年存额外,悉裁之,替补必兵部查驳。而御马监马牛羊,令巡视科道核数。既而中旨免核,马多虚增。后数年,御马太监闵洪复矫旨选四卫官。给事中郑自璧劾其欺蔽,不报。久之,兵部尚书李承勋请以选核仍隶本部,中官谓非便。帝从承勋言。十六年,又命收复登极诏书所裁者,凡四千人。后五年,内臣言,勇士仅存五千余,请令子侄充选,以备边警。部臣言:“故额定五千三百三十人。八年清稽,已浮其数,且此营本非为备边设者。”帝从部议。然隐射、占役、冒粮诸弊率如故。万历二年,减坐营官二员。已,复定营官缺由兵部择用。其后复为中官所挠,仍属御马监。廷臣多以为言,不能从。四十二年,给事中姚宗文点阅本营,言:“官勇三千六百四十七,仅及其半。马一千四十三,则无至者。官旗七千二百四十,止四千六百余。马亦如之。乞下法司究治。”帝不能问。天启末,巡视御史高弘图请视三大营例,分弓弩、短兵、火器,加以训练。至庄烈帝时,提督内臣曹化淳奏改为勇卫营,以周遇吉、黄得功为帅,遂成劲旅,出击贼,辄有功。得功军士画虎头于皂布以衣甲,贼望见黑虎头军,多走避,其得力出京营上云。
上一篇:志·卷六十四 下一篇:志·卷六十六 -
作者:佚名
明朝以武力平定全国,革除元朝的旧制度,从京城到郡县,都建立卫所。
地方的卫所由都司管辖,京城的卫所由五军都督府管辖,至于上十二卫是皇帝的随身卫兵,与它们没关系。
打仗就任命将领担任总兵官,征调卫所的军队让他们带领;仗打完后就将领上交所佩带的官印,官军回到各自的卫所。
大概得到了唐朝府兵制留下的意旨。
明成祖向北迁都后,完全遵照明太祖时的制度,然而宦官监军,危险的征兆开始出现。
洪熙、宣德以后,对太平安定习以为常而有所忽略,所以不久就发生了土木之难。
于谦创立团营,选拔精锐,统一号令,士兵与将领互相熟悉,他的方法比较好。
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兵制屡屡更改,然而兵威渐渐不振。
卫所的士兵因定期轮流到京城宿卫而疲惫,京城的军队因被调遣干分外杂务而困苦。
渐渐到了末世,军籍久已空虚,军队衰弱耗损,流窜的强盗纷纷起来作乱,全国土崩瓦解。
宦官在关口城门投降,保卫京城的军队在城外被击溃,而国家于是就灭亡了。
现在收集这一个朝代规章制度的详细材料,以及舆军政有关的情况,著录在本篇中。
京军有三大营,一个叫五军营,一个叫三千营,一个叫神机营。
它们的制度都在永乐年间完备。
最初,明太祖建立统军元帅府,统率各路士兵,不久改名大都督府。
用哥哥的儿子朱文正任大都督,调度指挥朝廷、地方各路军队。
京城内外设置一大一小两个场,分别训练四十八卫的士兵。
后来,大都督府又分成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
洪武四年,士兵的数目为二十万七千八百多人。
成祖将京军卫增加到七十二个。
又将步骑军分成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也称他们为五军。
每年征调中都、山东、河南、大宁的军队轮番到京城守卫,隶属京军。
设置提督内臣一名,武臣二名,掌号头官二名;大营设坐营官一名,把总二名;中营设坐营官一名,马队把总、步队把总各一名。
左右掖、哨官也如此。
又有十二营,负责伴随皇帝的马队官兵,设置把总二名。
还有围子手营,负责操练当值的叉刀手和京卫中的步兵官军,设置坐营官一名,统率四个司,用一、二、三、四作为名号,各设把总二名。
还有幼官舍人营,负责操练京卫中的幼官和世袭武官的子弟应袭舍人,设坐营官一名,四个司各设把总一名。
这就是五军营的部署。
后来,获得边境外三千降服的人,建立营分成五司。
一司掌管大驾龙旗、宝纛、勇字旗、负御宝以及兵仗局器物当值官军。
一司掌管左右二十队勇字旗、大驾旗纛金鼓当值官军。
一司掌管传令营旗牌,御用监盔甲、尚冠、尚衣、尚履器物当值官军。
一司掌管大驾勇字旗、五军红盔贴直军当值官军。
一司掌管杀虎手+马轿以及前哨马营当值明甲官军、随侍营随侍束宫官舍、辽东备御回还官军。
提督内臣二名,武臣二名,执掌号头官二名,坐司官五名,见操把总三十四名,当值把总十六名,明甲把总四名。
这就是三千营的部署。
后来,征讨交趾,获得使用火器的方法,设立军营演习。
提督内臣、武臣,执掌号头官,都比照三千营的制度设置,也分为五军。
中军,设坐营内臣一名,武臣一名。
它下属的四个司,各设监枪内臣一名,把司官一名,把总官二名。
左、右掖,左、右哨都如此。
又因获得都督谭广的五千匹马,设置五千下营,负责演练火器以及跟随皇帝的护卫马队官军。
设坐营内臣、武臣各一名,它属下的四个司,各设把司官二名。
这就是神机营的部署。
平时,五军营操练结营布阵,三千营操练巡视警备,神机营操练火器。
皇帝出征,皇帝的大营便位于正中,五军分别驻扎在四周,步兵在肉骑兵在外,骑兵之外是神机营,神机营之外是长围,方圆二十里,在这中间割草打柴。
三大营的制度就是这样。
洪熙年间,开始任命一名武臣全面管理营中政务。
宣德五年,按照成国公朱勇的意见,挑选京卫中的士兵隶属五军进行训练。
第二年,命令科道以及锦衣官核实各卫的士兵数目。
皇帝征讨朱高煦以及打败兀良哈,都是依靠京营取得胜利。
正统二年,又因为朱勇的意见,下令锦衣等卫、守陵卫士兵保留各自人数的一半,其中当值的旗校官隶属锦衣卫监督操练,其余的全部归属三大营。
土木之难,京军几乎全部覆灭。
景帝任用于谦为兵部尚书。
于谦认为三大营各有各的命令,临时调遣,士兵与将领互相不熟悉,于是请求从各营挑选十万精兵,分成十个营进行操练。
每个营设都督一名,号头官一名,都指挥二名,把总十名,领队一百名,管队二百名。
从三个营的都督中推选一人充当总兵官,用宦官监督,任命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做提督。
其余军士返归原来的营,称为老家。
京军的制度变革了一次。
英宗恢复帝位,于谦被杀,团营被废除。
宪宗登上皇位,恢复团营,增到十二个。
成化二年,再次废除。
命令分作一等、次等进行训练。
不久挑选获得一等军十四万有余。
皇帝认为数量太多,命令仍旧分成十二个营进行操练,而且区分它们的名称,有奋、耀、练、颢四个武营,敢、果、效、鼓四个勇营,立、伸、扬、振四个威营。
任命十二个侯掌管它们,各自用都指挥辅佐,用宦官监督,用功臣任提督,将这些军队命名为选锋。
不胜任的仍旧返本营作老家以供役使,于是团营的制度又稍稍变革。
成化二十年,建立弹忠、效义两个营;操练京卫中的舍人、余丁。
这两个营,丞乐年间设置,后来废除,到这时重新设立。
不久,认为没有用处而废除。
皇帝在位时间长久,特别留意京营,然而欠缺的士兵敷达到七万五千多,大多被居于高位有权势的人私占。
又任用汪直全面监督团营,禁军让宦官独自掌管,从成化年间开始。
孝宗登上皇位,就任命都御史马文升为提督。
这个时候营中的军士已久为土木建筑事务所困苦。
成化末年,余子俊曾讲到这个情况,马文升再次竭力陈述这样不行。
又请求从每个营中选拔精锐的骑兵、步兵二千名,遇到紧急情况征用调遣。
而且依照洪武、永乐时的旧例,每五天操练一次,其中用两天练习排阵扎营,用三天演习武艺。
皇帝依从了他的意见。
这时尚书刘大夏陈述十件弊端,又上书请求减少整修干清宫的士兵。
宦官说他不顾念皇帝的大工程,大学士刘健说:“爱护士兵,是司马的职责。”皇帝采纳了刘大夏的意见。
恰逢户部主事李梦阳竭力论述让士兵服劳役的害处,并且牵连到宦官中掌管军队的人。
因为言辞中冒犯了寿宁侯张鹤龄,被关押进囚禁鈇犯的大牢里,于是刘大夏的建议被搁置汝有实行。
武宗登上皇位,十二营的精兵仅有六万零五百多人,稍微体弱的士兵不过二万五千人而已。
给事中葛嵩请求选拔五军、三千营中的精锐归属团练,而保存八万多人在营中供役使。
惠安伯张伟胡乱称引旧制度来反对,此事就停止了,私占军役像从前一样。
朱寞镭反叛,太监张永率领京城军队前往讨伐,宦官的权力更加重。
等到流窜的强盗起来造反,边镇将领江彬等人得到宠幸,请求调遣边境的军队入京守卫。
于是征集九边的突骑家丁几万人到京城,称为外四家。
建立两个官厅,选拔团营以及勇士、四卫军在西官厅操练,正德元年,所选拔的官军在柬官厅操练。
从此两个官厅的军士成了选锋,而十二团营将成为老家。
武宗去世,大臣根据皇帝临终留下的命令废除了两个官厅。
当这个时候,土木建筑工程浩大繁多,边镇将领当权,京营的军政更加大大败坏。
给事中王良佐奉皇帝的命令选拔军队,查考军籍有三十八万多人,然而实有人数不到十四万,被选中的仅有两万多。
世宗登上皇位,遇了很久,依从朝廷大臣的意见,任命一名通晓军事的文臣统领京营。
这个时候额定兵士数应是十万七千多人,然而实有人数仅仅一半。
专门管理京营的兵部尚书李承勋请求补足十二万的数量。
兵部议定遵照弘治年问的例子,年老的用青壮年替补,逃跑了的、死去了的清军官按期解送补充。
依从了这个意见。
嘉靖十五年,都御史王廷相任团营提督,备文向上陈述三个弊病。
一,士兵车役之外的徭役多,一年到头从事土木工程,不能进行操练。
虽名为听候出征的团营,实际与农夫没有差别。
二,士兵替代,下级官吏索要大笔赂贿。
贫穷的士兵不能行贿,年老体弱仍得遇且过地服役,而精壮的年轻人不能收编训练。
三,有钱的士兵害怕营中操练和征调,都贿赂军官把自己安插在老家营的数目中。
贫穷的虽然老迈疲弱,仍照常操练。
意见很中肯。
不久两郊九庙各宫殿的工程兴起,役使士兵更多。
兵部请求将轮班服役的士兵分为两部分,一半留在团营操练,一半解散遣返,而收取这部分人出月俸以雇人服劳役。
诏令实行了一年。
此后边防发生紧急情况,团营现有的士兵少,仅挑选了三万骑兵,仍旧号称东西官厅。
其余的都年老体弱,仍旧作营帅、宦官私人的杂役。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进犯,兵部尚书丁汝夔核实营中军队不到五六万人。
驱遣出城门,都流着眼泪不敢向前,众将领也你看我,我看你,变了脸色。
丁汝夔得罪被杀。
大学士严嵩于是请求振奋更新以求妥善解决遗留的事情。
吏部侍郎王邦瑞代理兵部尚书,因而说:“开国之初,京营精锐部队不少于七八十万,主帅老将经常不缺乏人员。
自从三大营改变为十二团营,再变成两官厅,虽然渐渐不如当初,然而额定士兵数目还有三十八万多。
而今军备积久废弛,军籍中现有人数仅十四万多,而操练的不过五六万。
支取口粮倒有人,调遣时就没有人。
等到敌人的骑兵侵入,作战、防守都说没有军队。
就现有的士兵,大都是年老体弱疲惫无力、集市无赖和游动贩卖的人,盔甲武器临时纔拿取供给。
造成这种弊端不是因为士兵逃跑,而是因为占用士兵服工役;不是因为士兵,而是因为将领。
因为提督、坐营、号头、把总各将官大多是世家贵族有钱子弟,平时让营中的士兵服工役,用虚假名字支取粮饷,临到操练的时候就大肆招集街市中的人,乱叫乱舞讨人笑话而已。
往年,尚书王琼、毛伯温、刘天和曾经有意整顿。
然而将领厌恶这样会损害自己,阴谋阻挠,士兵又习惯于骄横懒惰,竞相传布流言,事情再次中止,酿成祸害直至今天。
请求大力整顿朝政,派遣官员精确调查。”皇帝认为他的意见对,下令兵部讨论兴利除弊。
于是全部废除团营、雨官厅,恢复三大营旧有制度。
将三千营改名为神枢营。
罢免任提督、监枪等职的宦官。
设立一名武臣,称做总督京营戎政,以咸宁侯仇鸾任此职;设立一名文臣,称做协理京营戎政,就以王邦瑞住此职。
以下设置副参等官吏二十六名。
后来,又依从兵部的意见,将四个武营归并入五军营的中军,四个勇营归并入左右哨,四个威营归并入左右掖。
各设立坐营官一名,是主力部队,用作守城;设立参将二名,用作出征讨伐。
皇帝因为军营的制度重新制定,向太庙祭告而后实施。
又派遣四个御史往京城附近、山东、山西、河南招募士兵,获得四万人,分别隶属神枢营、神机营。
各设置副将一名,而且增加有征战才能的将领六名,分别带领操练。
大将所统率的三个营的士兵,平常称做练勇,有任务时再换名称。
五军营:大将一名,率领军队一万,全面管辖三个营的副将、参将、游击、佐击以及坐营等官员;副将二名,各统兵七千;左右前后参将四名,各统兵六千;游击四名,各统兵三千。
另外备兵六万六千六百六十人。
神枢营:副将二名,各统兵六千;佐击六名,各统兵三千。
另外备兵四万人。
神机营也如此。
后来,又限定三大营的官吏数量:五军营一百九十六名,神枢营二百零八名,神机营一百八十二名,总共五百八十六名。
在京城的各卫士兵,都分别隶属三大营。
细分成三十个营,合起来是三个大营。
整个嘉靖帝在位期间,京营的制度屡次更改,最后中军、哨、掖的名目也废弃,只称做战守兵兼立车营。
旧例,五军府都开府授军印,掌管兵籍而不参与营中操练,营操官不授给军印。
军政有军府与印信,从仇鸾开始。
仇鸾正被宠幸的时候,向皇帝进言,挑选各边镇的士兵六万八千人,轮番进京护卫,和京城的军队混杂操练,又命令京营的将领分别演练边镇士兵,于是边镇军队全部隶属京城军队。
边塞上有危险,边镇将领无士兵可以征集,边防事务更加败坏。
仇鸾死后,纔废除他所设置的戎政厅首领官之类,然而入京护卫的军队只是停调了甘肃的边军。
隆庆四年,大学士赵贞吉请求收回将领的军权,变更京营制度。
竭力进言军政设置军府铸造军印,将敷十万军队交给一个人统率,不是太祖、成祖分府分营的本来意图。
请求将九万官军分成五个营,每营选择一名将领,分别统率训练。
皇帝颁诏书命令将趟贞吉的意见交给朝廷大臣讨论。
尚书霍冀说:“京营制度,世宗深思热虑后纔制定,不应该更改。
祇是大将不应当专门设置,军政不应当有军印,请求依从赵贞吉的意见。”皇帝下命令说“可以”。
于是三大营各设置总兵一名,副将二名。
那些参将、佐击等官员,有的增加有的减少,各大营都是十名。
而五军营的士兵,都配备两个营,每营细分成十枝,隶属两名副将分别统率。
用侯、伯充当总兵,不久改称提督。
又任用三个文臣,也称作提督。
自从设置六位提督后,各持己见,遇到事情很久不能决定。
给事中温纯进言它的弊病,纔废除,仍旧设总督京营戎政、协理京营戎政二名大臣。
万历二年,依从给事中欧阳柏的请求,重新给予军政军印,裁减两名坐营官。
万历五年,巡视京营科臣林景旸请求扩大士兵招募,设立选锋。
这时,张居正掌权,综合考核名称和实际是否一致,众大臣大多备文上书陈说军队事务,主要意见在补足士兵、挑选将领,京营事务多有整顿。
后来,皇帝厌倦政务,朝廷大臣渐渐有了党派争执,习惯于苟且怠惰,于是军务一天天地败坏。
万历三十六年,兵部尚书李化龙管理军政,备文上书陈述京营由来已久的弊病。
皇帝命令将李化龙的意见交兵部讨论,最终没有整顿的具体措施。
等到战争发生,总督京营的赵世新请求将演武场改设在城内,方便演练。
太常少卿胡来朝请求调遣京城军队戍守边防,可以使京军由弱变强。
都对用兵没有起到帮助作用。
玉启三年,协理侍郎朱光祚上害请求革除老家军,用青壮年补充。
老家军士兵怨恨,用瓦片石子投掷朱光祚,于是最终役能革除。
这时,魏忠贤当权,设立内操,挑选太监在宫中授甲操练,又增加宦官担任监视以及把牌等小内监,更多地招募壮丁,各营军队大多依附他。
庄烈帝登上皇位,撤去宦官,不久又重新任用。
戎政侍郎李邦华忧愤京营败坏,请求淘汰年老体弱和假冒的人,从而选择有勇力的作为皇帝的亲军。
京营士兵向来骄横,有的怀疑李邦华要发动变乱。
功臣、皇戚、宦官也厌恶李邦华损害自己,流言渐渐传到皇帝耳朵里。
皇帝因此罢免了李邦华,让陆完学接替他,全部改变了他的举措。
京营除了监督似外,总理捕务的两名,提督禁门、巡视点军的三名,皇帝都让御马监、司礼监、文书房的太监担任,于是军营事务完全被宦官控制了。
崇祯十年八月,皇帝检查城防事务,镗甲旗帜很壮盛,众人臣全都穿着官服骑马跟随。
六军望见皇帝,都高呼万岁。
皇帝大喜,将陆完学召入自己的帐篷奖赏慰问,用金杯赏他酒喝,然而不过是仪式好看而已。
这时军事形势更加紧急。
皇帝命令京城军队出京防卫讨伐,都用宦官作监军。
俸禄优厚,依仗权势而骄横,多夺取别人的战利品作为自己的功劳,动辄侮辱众将领军士,将领士兵更加人心涣散。
周延儒再次进入内阁,规劝废除内操,撤除各监军。
京城士兵撤军回京。
这时京营将领都是宦官的亲信,不懂军务。
士兵只注册姓名支取粮俸,出钱雇人顶替的情况很多,早晨还是甲,晚上就变成了乙,虽然有军人名籍,但没有办法识别。
皇帝屡次下旨命令训练,然而每日不过两三百人操练,不到黄昏就解散了。
十万营兵都侥幸抽查不到自己,贪图安逸违反法纪而逃脱处罚的不可胜数。
皇帝曾经询问戎政侍郎王家彦,王家彦说:“现在只有严格出钱雇人顶替的禁令,改革操练的方法,大概可以挽救万分之一,然而形势已经来不及了。”皇帝不高兴而中止。
崇祯十六年,襄城伯李国祯主持军政,宦官王承恩监察督促京营。
第二年,流窜的贼寇侵入居庸关,抵达沙河。
京军出京迎击,听见炮声就溃散逃回京城n贼寇不停地快速推进进犯京城,守城军士仅有内操的三千人,京城于是沦陷。
大体上京军渐渐疲弱,是因为占用军役和出钱就能免去兵役。
它的弊端事实上是由贵族有钱子弟出身的营中将帅,监视营军的宦官引起的,最后导致国家的灭亡。
在南方的京营,永乐年迁都北方时,开始任命中府掌府事官为南京守备,调度约束在南方的各个卫、所。
洪熙初年,任用宦官为同守备。
宣德末年,设置参赞机务官。
景泰年间,增设协同守备官。
成化末年,命令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与其它五部相比兵部特别受重视。
在这以前,京城军队设立神机营,南京也增设,与大小两个教场同样操练。
士兵经常操练不问断,刮风下两的时候纔免去。
有逃避军籍的人,宪宗命令南给事御史定期到两个教场点名查阅。
成国公朱仪以及太监安宁认为对自己不利,谎称军事是机密事务,御史追问军人姓名人数不合适。
皇帝因此责怪御史,仍旧命令守备参赞官检阅视察,并写定著录为法令。
嘉靖年问,谏官屡次上书说南营消耗逃亡的弊端。
嘉靖二十四年冬天,皇帝下诏建立振武营,挑选各营精锐士兵充任,以淮、扬的矫健兵士补充。
长江北面从前有池河营,专门负责城池的守备,保护帝王的墓园。
两个营的士兵各有三千,任用有功劳的大臣率领,分别设演武场训练。
然而振武营的士兵许多是无赖汉。
督储侍郎黄懋官抑制裁削士兵,于是军队突然哗变,把黄懋官殴打致死。
皇帝诏令诛杀罪魁祸首,任命户部尚书江柬任参赞。
江束多方宽容,众士兵越加骄横,不再遵守法纪。
给事中魏元吉就这种情况向皇帝进言,因而推举浙、直副总兵刘显前往担任提督。
还未到达,池河营士吴再次叛乱,殴打千户昊钦。
诏令刘显迅速前往,允许他随身带领五百名川兵,事情纔平定。
隆庆元年,废除振武营,将它的一千多名士兵仍旧归属大小两个教场和神机营。
万历十一年,参赞尚书潘季驯建议:“操练军原来数额是十二万,现在仅有二万多。
祖籍军人和选充军人各占一半,选充按例不补充,营中军队因此空虚。
请求按照祖籍军人一样招集补充。”不久王遴接替潘季驯,说:“大小两个教场,新旧官军有二万三千多。
请求与北京各边镇一样,三千一百二十人分为一支,每支分为中、左、右哨,分得七支军队。
其余的安置在旗手、鼓手中,预备各营的空缺。”依从了他的意见。
巡枧科臣阮子孝竭力论说南营的消耗弊端,意见很切中弊端,然而终究没有整顿南营的人。
后来,依从尚书昊文华的请求,增设参赞旗牌,能够依军法办事,而且任凭随机调度派遣。
万历三十一年,增设南中军标营,挑选一千多名大教场的士兵,设置中军参将指挥操练。
规模制度虽然具备,然而当时习惯于苟且偷安,庸碌低劣完全与北京的军队一样。
到了崇祯年间,流窜的贼寇攻占庐、凤,盘踞长江上游,有进攻留都南京的意图。
南营中的将领士兵每日每夜惴惴不安,以保护帝王的墓地、守卫南京城为借口,侥幸期望贼军不往东边进攻丽已。
最后,史可法任参赞尚书,考虑整顿由来已久的弊端,不久就失败了,大概没有可以说的了。
侍卫当值军队的制度。
太祖登上昊王王位,在造年的十二月设置拱卫司,统领校尉,隶属都督府。
洪武二年,改名为亲军都尉府,统率中、左、右、前、后五卫军,而仪銮司隶属于它。
洪武六年,铸造守卫金牌,用铜涂上金粉做成金牌。
一尺长,三寸宽。
用仁、义、礼、智、信为名号。
两面都是篆文:一面是“守卫”,一面是“随驾”。
由尚宝司掌管,卫兵佩带着值班,下班时交回金牌。
洪武十五年,废除府以及司,设置锦衣卫。
包括南北镇抚司十四个所,管辖的有将军、力士、校尉,负责护卫皇上、侦察逮捕。
不久又选择公、侯、伯、都督、指挥的嫡次子,设置勋卫散骑舍人,而府军前卫以及旗手等十二个卫,各有各的带)》官。
锦衣所管辖的将军,起初名号叫天武,后来改叫大汉将军,一共一千五百人。
设置于户、百户、总旗七名。
锦衣卫的兵众自为一军,值班后按照制度操练,缺员到五十人纔补充。
每月粮饷二石,积累功劳可试补担任千户、百户,死去的允许让亲兄弟或儿子中身材魁梧有勇力的替代,若没有就从百姓家挑选补充。
丞乐年问,设置五军、三千营。
增设红盔、明甲两个将军以及叉JJ围子手之类,用来在皇官中值勤任警卫。
校尉、力士全都是民间没有大的疾病、没犯过法的壮年男丁。
力士起初隶属旗手卫,后来改成隶属锦衣以及腾壤四个卫,专门负责跟随皇帝的金鼓、旗帜以及守卫四个宫门。
枝尉最初隶属仪銮司,仪銮司改成锦衣卫,仍然隶属锦衣卫。
负责举持帝王出行时随驾的仪仗,叫銮舆,叫擎盖,叫扇手,叫旌节,叫施幢,叫班窍g,叫斧钹,叫戈戟,叫弓矢,叫驯马,共十个司,以及皇帝跟前宣召使唤的人,每隔三天换一次班。
设置总旗、小旗,用功臣皇戚率领。
官员共六名:管辖大汉将军以及散骑舍人、府军前卫带),官的一名,管辖五军营叉J圈子手的一名,管辖神枢营红盔将军的四名。
皇帝的生日、正月初一、冬至以及大祀、誓戒、册封、遣祭、传制采用全期值班制度,值班的有三千人,剩余的就轮番换班,器物仪仗衣服队列排位也稍有不同。
凡是在郊外祭祀天地、御前讲席、皇帝巡游时的随身卫士各有一定的制度,详见《礼志》中。
在平常,值班的军官从早到晚各自在午门外守候,夜里就负责打更,总共一百人。
而五车叉刀官军,都在皇城值勤护卫。
掌管卫兵的官员轮流值班,每天一名。
只有掌管锦衣卫的军官以及叉刀手的官员,每天值班。
尤其严格执行拘捕的命令,以及严惩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的人。
总共计算锦衣卫大汉将军一千五百零七人,府军前卫带)9官四十人,神枢营红盔将军二千五百人,把总指挥十六人,明甲将军五百零二人,把总指挥二人,大汉将军八人,五军营叉刀围子手三千人,把总指挥八人,勋卫散骑舍人没有定数,旗手等卫带刀官一百八十人,这就是皇帝随身护卫军队的大致情况。
至统以后,妃、主、公、侯、得宠宦官的子侄中被授予官位的,大多在锦衣卫中挂名领俸禄。
正德年间,因上奏而升官和冒充军衔的,又不少于几百人。
武宗喜欢供养有勇力之士,曾经把干、把总四十七人,注入锦衣卫带俸的名籍中,舍人、余丁一千一百人充当御马监家将勇士,领食粮饷骑马操练。
又下令大汉将军试用任百户,五年后正式任命,写定著录成法令。
侥幸进身的门户一打开而皇帝的恩惠施行遇滥,宫廷中的卫士渐渐变得地位轻了。
到万历年间,卫士中被调派为私人服杂役、出钱免去兵役的现象很多,这种现象的弊端也和三大营差不多。
虽然制定有离开值班的罚扣一个月粮饷的制度。
然而不能革除这些弊端。
太祖设置锦衣,是专门负责帝王的仪仗。
这时,正采用严刑,有罪的人常常交给锦衣卫审讯,锦衣卫参预刑罚事务从此开始。
文皇登上帝位,依靠锦衣做亲信。
所管辖的南北两个镇抚司,南镇抚司治理本卫的刑事案件以及军中的工匠,而北镇抚司专门治理奉旨办理的案件。
凡是审判、上奏请示都自行向皇帝上书,不通报卫帅。
依法判罪严峻苛刻,造成的祸害很惨烈,详细情况见《刑法志》。
又锦衣访察民间的真伪,以印官奉着皇帝的命令带领官校。
束厂太监办理侦察缉捕的事情,另外带领官校,也从锦衣卫调拨,因此总与宦官互相勾结。
皇城的守卫,任用二十二个卫的士兵,不只是锦衣军,而守门的卫兵也值班宫中事务。
京城的巡逻搜捕事务有专门的官员负责,然而常命令锦衣官协助办理。
地位亲贵,权势重大,就这样持续到明朝灭亡。
当初,太祖攻取婺州,挑选有钱人家子弟充当值勤的卫士,称作御中军。
后来,设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
后来又裁除,设置都镇抚司,隶属都督府,总领卫兵巡行视察。
至于前后金吾、左右羽林、左右虎贲、左右前后府军十个卫,按时轮番值勤,称做亲军。
有请求,可以自己往部里报告,不通报都督府。
等到平定天下,将都镇抚司改为留守司,设置左右前后中五个卫,领取内府的铜符,白天派遣两个人点名查阅,晚上也如此,就是所说的皇城守卫官军。
洪武二十七年,申明规定皇官城门的戒备防范规定。
凡是百官上朝参拜君主,门刚打开,当天值勤的都督、将军以及带)9、指挥、干百户、镇抚、舍人入宫以后,众官员纔依次进入。
值勤的军士每隔三天轮换一次,宦官进出必定合验符信严格检查,带金钱彩帛出门的检碱查看验对符契,带武器和不纯正的药进门的要擒捉处治,失于督察的从重判他的罪n百姓有事情上报,不允许阻挡遏止。
皇帝可怜卫士辛苦,下令若家裹有结婚丧葬、患疾病、生小孩等不可避免的事情,可以自己讲明情况;家中没有其它壮年男子,父母都患病的,允许请假侍奉保养父母,父母病愈俊再回来。
此前,新的宫殿建成,诏令中书省说:“在战斗中受伤致残的士兵,难以在军队中任职,可以在皇宫墙外建造房舍让他们居住,白天就经营家业,夜里就巡逻警戒。”这以后,规定十二卫跟随皇帝的军队值班的,每人供给钱三百。
洪武二十八年,又在四个城门设置房舍,让恩军为卫士做饭。
恩军,是被判罪免于死刑以及各投降的士兵。
丞乐年问,制定制度,各卫各有分防的区域。
从午门到承天门左右两边,及左长安门、右长安门,至皇城的束面、西面,属于旗手、济阳、济川、府军以及虎贲右、金吾前、燕山前、羽林前八个卫。
束华门左右两边到柬安门左右两边,属于金吾、羽林、府军、燕山四个左卫。
西华门左右两边到西安门左右两边,属于四个右卫。
玄武门左右两边到北安门左右两边,属于金吾、府军后以及通州、大兴四个卫。
卫有铜制的符信,从太祖开始颁发。
名叫承、柬、西、北,各自根据它们的门命名。
巡逻的拿符的左半,守卫的拿右半。
守卫的官员遇见巡逻的官员到来,核验符契然后办事。
各门的守卫官,夜里各自领取铜令申字牌巡逻警戒,从一个到十六个。
内皇城卫舍四十个,外皇城卫舍七十二个,都设置有铜铃,依次循环。
内皇城左右坐更将军一百名,每更二十人值勤,四门走更官八名,互相往来,在书册上盖印章作为凭证。
都督以及带))、千户、百户每日各一名,领取申字牌值班,以及清点各门的士兵。
后来改成都督府,改令侯、伯在书册上签字。
洪熙初年,再制造卫士悬挂的号牌。
当时跟随皇帝左右的亲军人数不足,卫士不能替代。
皇帝命令挑选其它卫的军士守卫端门、直门等门,尚书李庆认为不行。
皇帝说:“君主在于布施恩德来收拢人心,如果心相连属,即使不是亲近宠信的入,又担心什么呢。”宣德三年,命令御史检阅卫兵。
天顺年间,又增设给事中一名。
成化十年,.尚书马文升建议说:“太祖设置亲军指挥使司,不隶属五府。
文皇帝又设置亲军十二卫,又增加几千名勇士,隶属御马监,入宫值勤,而任命心腹大臣带领他们。
近来渐渐败坏,勇士与各营士兵没有差异,皇城里面,士兵卫士没有几个,众监门的士兵尤其疲惫羸弱,以至于不能承受盔甲的重量。
应该命令御马监官,就在现有军队中选拔操练。
仍旧命令守卫官常常严格整顿军队,稽察盘查进出的人,以防微杜渐消除酝酿中的祸患。”皇帝认为他的意见正确,但也不能有所整顿。
垂德初年,严格皇城红铺的巡行视察,每天命令留下五名守卫指挥,监督皇城内外夜里巡逻的士兵。
而兵部郎中、主事各一人,协同御史、锦衣卫稽察检阅,不得兼代其它事务。
嘉靖七年,增加值夜官军的衣物粮饷,每隔五年供给一次。
万历十一年,在皇城内外设置两名把总,分管束面西面。
当时城门的戒备防守更加松弛,卫军被宦官役使,常常至于队伍空缺,出钱雇集市中的青年流浪的乞丐应付点名检枧。
叉刀、红盔太阳出来时纔值一下班,卫士值夜的地方空虚无人。
坐更将军都向上司交纳月钱以逃避值夜。
凡是播铃喊号、城中巡逻、点名、打更等事情全都荒废。
正德十五年,再次申明城门的戒备。
很久后,给事中昊文焯请求完全恢复以前的制度。
皇帝没有答复。
正德后期,有丢失金牌很久后纔被发觉的人。
梃击事件,张差一个无知妄为的男子,能够无凭证擅自进入皇宫,宫廷戒备很久以来的荒废由此可以知道。
这以后朝廷内外很多变故,天启、崇祯两个朝代虽然屡次整顿,终究不能够挽回,渐渐地直到灭亡。
京城巡捕的职务,洪武初年,设置兵马司,稽察诡诈虚假的人或者事。
夜里发放巡逻的牌子,旗士领取巡牌,检查城门的锁钥门闩以及夜里行走的人。
不久改名卫所镇抚官,而且由中军都督府掌管。
永乐年间,增加设置五城兵马司。
宣德初期,京城强盗多,增加一百名官军,协助五城兵马司追捕。
后来,又增加五百名夜里巡逻的士兵。
成化年问,开始任命锦衣卫官协同御史监督他们。
成化后期,调拨给二百各团营士兵。
弘治元年,命令三千营选拔官职在指挥以下的四名官员,率领精锐骑兵巡视京城外面,又命令锦衣官五名,旗手等卫官员各一名,划分区域巡逻警戒,巡逻军队发给牌子。
弘治五年,设置把总都指挥,专门负责巡捕。
正德年间,添加设置把总,划分京城外的地方,南到海子,北到居庸关,西到卢沟桥,东到通州。
又在京城内增设二名把总,而用团营的军士来扩充,制定官军奖惩条例。
正德后期,巡逻兵增加到四千人,专门设置参将。
嘉靖元年,又增加城外把总一名,与旧有的一共是五名,分别管辖城内的东西两路,城外的西南、东南、东北三路,增加五千名营兵。
又每十人选一人,设立五百名尖哨骑兵,增加他们每月的粮饷。
命令参将率领操练,而且用兵部郎监督。
这时,京军败坏已经很久,捕营也是这样。
嘉靖三十四年,士兵只有三百多。
依照给事中丘岳等的意见,撤掉指挥樊经的官职,而禁止办私事时骑军队的马。
万历十二年,依从兵部的决议,京城内外强盗发生,从卯时到申时由兵马司负责,从酉时到寅时由巡捕官负责,强盗多就一齐出力追捕剿杀。
这以后,团营军士数额成倍增加,皇帝出行以及朝廷官员复审死刑案件、审察甄别囚徒都集结成队驻守在巷口。
编入军籍的人数虽然齐全,然而军队实际上困苦疲惫不堪任用。
捕营提督一名,参将二名,把总十八名,巡军一万一千名,马五千匹。
盗贼横行,甚至盗窃宫廷内的器物。
获取他们的木竿绳索,竞然不能避住他们。
庄烈帝时期,又让兵部左侍郎专门督率。
然而营军有一半空领俸米,马大多出钱雇人骑,失窃破案的严格期限只有五天,玩忽法令终究像往常一样。
四卫营,永乐年间,让从北方逃回来的军士供养马役,供给粮饷授予房屋,号称勇士。
后来多数让进献马匹的人充任,而听从御马监官调遣,名义上隶属羽林,实际上自身不隶属。
军士互相冒充,支驭的粮饷不能稽察。
宣德六年,于是专门设置羽林三干户所统率,总共三千一百多人。
不久改成武壤、腾骏左右卫,称做四卫军。
选拔本卫的官员四名,任坐营指挥,用太监监督,分营进行操练,称做禁兵。
兵器、军服镗甲与其它军队不一样,横行于京城,往往被宦官占用藏匿。
弘治末期,勇士一万一千七百八十人,旗军三万零一百七十人,每年支取国家的粮食五十万石。
孝宗采纳朝廷大臣的意见,核查他们。
又命令宦官所引荐的勇士,必须由兵部检验派遣纔发给军饷,每隔五年登记四卫军的人数,写定著录为法令。
每年节省经费开支几十万两。
武宗登上帝位,宦官宁瑾请求保留所淘汰的人员。
谏官以及兵部尚书刘大夏坚持不同意,不被听从。
后来东西两官厅设立,于是挑选四卫勇士隶属西官厅,由边将江彬、太监张永等掌管。
世宗入宫登上帝位,诏令四卫营军除弘治十八年保留的数额以外,全部裁除,顶替补充必须经过兵部查实。
至于御马监的马牛羊,下令巡枧科道核实数目。
随后未经过中书省、门下省直接由内廷发出的圣旨命令免除查核,马匹数很多虚假增报。
过了几年,御马监太监闵洪又假托圣旨选拔四卫官。
给事中郑自壁弹劾他的欺诈蒙蔽,不予答复。
很久后,兵部尚书李承勋请求将选拔考核事务仍旧隶属兵部,宦官认为不方便。
皇帝依从了李承勋的意见。
嘉靖十六年,又命令召回继承皇位时的诏书中所裁除的人,一共四千人。
过了五年,宦官建议说,勇士只剩五千多人,请求下令子侄辈选拔充任,以预备边防紧急情况。
兵部的大臣说:“以前的名额规定是五千三百三十人。
八年时清查,已经超过这个数额,而且此营本来不是为守卫边防而设置的。”皇帝依从了兵部的意见。
然而假冒蒙混、占用士兵服杂役、冒领粮饷等弊端一概如同以前。
万历二年,削减坐营官两名。
后来,又规定营官的空额由兵部选择任用。
这以后,又被宦官所阻挠,仍旧隶属御马监。
朝廷大臣很多因此上疏进言,不能听从。
万历四十二年,给事中姚宗文查点检阅四卫营,说:“书册上,官军勇士三千六百四十七人,实际祇够这个数目的一半。
马一千零四十三匹,却没有来一匹。
官旗士兵七千二百四十人,祇有四干六百多人。
马也如此。
请求交给司法刑狱官追究处治。”皇帝不能够追究。
天启末年,巡视御史高弘图请求按照三大营的制度,分戍弓弩、短兵器、火器,加以训练n到庄烈帝的时候,提督内臣曹化淳上书请改为勇卫营,任命周遇吉、黄得功为军帅,于是成了精锐部队,出征打击贼军,总有功劳。
黄得功的军士在黑布上画上老虎头以穿在镗甲外面。
贼军望见黑虎头军,大多逃避,他们起的作用超出了京营。
明史·志·卷六十五译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今昔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四库全书
- 「论语」
- 「周易」
- 「冰鉴」
- 「素书」
- 「明史」
- 「孝经」
- 「史记」
- 「周礼」
- 「尚书」
- 「左传」
- 「茶经」
- 「元史」
- 「礼记」
- 「心经」
- 「论衡」
- 「宋史」
- 「易传」
- 「晋书」
- 「六韬」
- 「汉书」
- 「华严经」
- 「镜花缘」
- 「罗织经」
- 「公羊传」
- 「传习录」
- 「太玄经」
- 「抱朴子」
- 「孽海花」
- 「阴符经」
- 「圆觉经」
- 「千金方」
- 「楞伽经」
- 「黄庭经」
- 「法华经」
- 「战国策」
- 「三国志」
- 「水经注」
- 「旧唐书」
- 「百家姓」
- 「伤寒论」
- 「商君书」
- 「红楼梦」
- 「水浒传」
- 「三字经」
- 「北齐书」
- 「山海经」
- 「新唐书」
- 「淮南子」
- 「搜神记」
- 「西游记」
- 「后汉书」
- 「千字文」
- 「金刚经」
- 「地藏经」
- 「弟子规」
- 「菜根谭」
- 「大唐西域记」
- 「神农本草经」
- 「徐霞客游记」
- 「声律启蒙」
- 「贞观政要」
- 「随园诗话」
- 「文心雕龙」
- 「濒湖脉学」
- 「朱子家训」
- 「幼学琼林」
- 「孙子兵法」
- 「老残游记」
- 「孔子家语」
- 「吕氏春秋」
- 「容斋随笔」
- 「聊斋志异」
- 「围炉夜话」
- 「笑林广记」
- 「资治通鉴」
- 「三侠五义」
- 「太平广记」
- 「颜氏家训」
- 「天工开物」
- 「世说新语」
- 「无量寿经」
- 「剪灯新话」
- 「醒世恒言」
- 「警世通言」
- 「小窗幽记」
- 「了凡四训」
- 「本草纲目」
- 「三十六计」
- 「陶庵梦忆」
- 「孙膑兵法」
- 「隋唐演义」
- 「封神演义」
- 「增广贤文」
- 「黄帝内经」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六祖坛经」
- 「梦溪笔谈」
古代诗人
- 「杜牧」
- 「李白」
- 「苏轼」
- 「杜甫」
- 「荀子」
- 「王维」
- 「李清照」
- 「白居易」
- 「李商隐」
- 「屈原」
- 「辛弃疾」
- 「孟浩然」
- 「陶渊明」
- 「曹操」
- 「王安石」
- 「苏洵」
- 「骆宾王」
- 「岑参」
- 「陆游」
- 「高适」
- 「贾岛」
- 「孟郊」
- 「李煜」
- 「秋瑾」
- 「曹丕」
- 「袁枚」
- 「刘邦」
- 「鲍照」
- 「韩愈」
- 「曹植」
- 「元稹」
- 「刘彻」
- 「孔融」
- 「苏辙」
- 「王勃」
- 「曾巩」
- 「王冕」
- 「王建」
- 「刘长卿」
- 「晏殊」
- 「唐寅」
- 「姜夔」
- 「秦观」
- 「柳永」
- 「解缙」
- 「李贺」
- 「杨慎」
- 「白朴」
- 「徐渭」
- 「纳兰性德」
- 「关汉卿」
- 「范成大」
- 「刘禹锡」
- 「马致远」
- 「徐祯卿」
- 「贺知章」
- 「欧阳修」
- 「柳宗元」
- 「顾炎武」
- 「苏曼殊」
- 「黄遵宪」
- 「龚自珍」
- 「谢灵运」
- 「武则天」
- 「黄庭坚」
- 「晏几道」
- 「杨万里」
- 「元好问」
- 「李世民」
- 「曾国藩」
- 「王昌龄」
- 「范仲淹」
- 「韦应物」
- 「温庭筠」
- 「钱谦益」
- 「陈子昂」
- 「文征明」
- 「祝允明」
- 「文天祥」
- 「周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