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
-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原文
-
藉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
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
共理须良守,今年辍省曹。
平生割鸡手,聊试发硎刀。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
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
稏丰圩户,桁杨卧讼庭。
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 -
作者:佚名
译文
宣城郡多么负有盛名,第一风流要数进贡的紫毫笔。
秋霜下林中鸭脚形的银杏叶落满,春日里丝网将献出名唤琴高的鲤鱼。
共同治理政事须是贤良太守,今年你不再做京都的官吏。
古诗百科~平生材大用小一向以牛刀割鸡,这一次且再试一试你新磨的刀具。我试着说一说宣城郡,请你暂且停杯细听。
黄昏中一弯明净的宛溪环绕楼阁,春日里部将簇拥着你宴饮在昭亭。
水稻茁壮,圩田的农家生活富裕,刑具闲卧法庭,你理政简易清明。
你将追踪风流太守谢朓欢歌妙舞,还不时吟诵王羲之用来换鹅的《道德经》。注释
⑴舅氏野夫:《山谷集》题下注“李莘”。李曾官屯田郎中、知宣州,其余未详。宣城:今属安徽。
⑵藉甚:谓声名甚大。《汉书·陆贾传》:“贾以此游公卿间,名声藉甚。”藉,同“籍”。
⑶贡毛:指紫毫笔。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五《宁国府·宣城》:“土产紫毫,白居易诗《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每岁宣城进(贡)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因紫毫笔为贡品,故称贡毛。
⑷霜林:一作“林霜”。鸭脚:木名,即银杏,以树叶似鸭脚而名。
⑸荐:献。琴高:《搜神记》及刘向《列仙传》谓琴高为战国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学修炼长生之术,游于冀州涿城之间。后入涿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某日返。至时,高果乘赤鲤而出,留一月余,复入水去。此借指鲤鱼。
⑹“共理”句:陈衍谓此句用汉诏中语。理,指治理政事。
⑺辍(chuò):中止。省曹:谓京官。省,官署名,指京师官署,如尚书、中书、门下各官署皆设于禁中,因称省。曹,古时分职治事的官署或部门。
⑻割鸡手:《论语·阳货》:“(孔)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此化用其意,比喻大材小用,沉沦下僚。
⑼“聊试”句:谓施展才能。发硎(xíng)刀:《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硎,磨刀石。
⑽明宛水:为“宛水明”的倒文。宛水,指宛溪,源出安徽宣城县东南的峄山,东北流为九曲河,折而西,绕城东,叫宛溪。
⑾骑(jì):一人一马曰骑,此指州太守部属。簇(cù):犹言“簇拥”,众人护卫或围着。昭亭:祝穆《方舆胜览》卷十六“宁国府·宣城”载,宣城北有昭亭山,昭亭当筑于山上。
⑿(禾罢,bà)稏(yà):稻名。唐韦庄《稻田》诗:“绿波春浪满前陂,稏极目连云肥。”丰圩(xū)户:使圩户丰足。圩户,指佃种圩田的农户,江淮多洼地,田边筑堤防水,称圩田。
⒀“桁杨”句:谓律令简易不用刑法而政事清明。桁(héng)杨,加在犯人颈上或脚上的大型刑具。《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桁杨者械也,夹脚及颈,皆名桁杨。”庭,诉讼案件的地方,犹今之法庭。
⒁谢公:指谢朓(464-499年),南朝齐陈郡阳夏人,字玄晖,与谢灵运同族,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善草隶,工五言诗,为“永明体”主要诗人,以山水诗最为著称。宣城北二里有谢公亭。此处借喻山谷舅氏李莘,谓其文采风流可比谢朓。
⒂换鹅经:即指老子《道德经》。《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求购甚切,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
作者:佚名
第一首诗赞美了宣城物产的丰饶、景色的清嘉,并特别将土产的紫毫笔冠以“风流”的名号,暗指历代文人曾用此写下名诗佳篇,流传不朽。诗中又以调侃的口吻,说诗人舅氏往任太守,如以牛刀割鸡,一则叹其大材小用,一则赞其理政游刃有余。全诗多用借语、典故,显示其“无一字无来处”的特点。
首联“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写在酒宴上告别,谈到舅舅李公择要去的地方,诗人便来了劲,一古脑儿倒出宣城的情况,让人们停住酒杯听他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讲。此联是侧面总写,提起人们对宣城了解的兴趣。
颔联“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写了宣城的山水。春天来了,“山晚望晴空”的谢朓楼被清亮明静的宛溪河缠绕着,更显得高耸雄伟,多姿多彩。春光像跑马似的,跨越山山水水,簇拥围拢着敬亭山。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联的“明”与“簇”,皆活用看动词。
颈联“罢稏丰圩户,桁杨卧讼庭”,写了宣城是一个天然的粮仓,是一个讲究法治的地方。前句意思是说,圩户的种田人家,家家户户五谷丰登。后句写犯了罪就要处治,处治是依法律程序,不能乱来。“桁杨卧讼庭”,是一种有序的审判。当时黄庭坚的舅舅正任淮南西路提点刑狱,故黄庭坚用依法律程序来说事。
尾联“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是写宣城民风淳朴,歌舞升平,讲求道德与教化。谢公谢眺,在宣城任太守时他“勤于郡治、劝民教士、关心农政”,给宣城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被称为“谢宣城”。歌舞处,指谢朓楼,那里歌舞升平,人民生活安逸。这些楼台歌舞是一种教化,时时焕起人们的道德良心。此联意下,一个地方的治理应该像宣城那样和谐安定,稻熟年丰。
第二首诗咏赞宣城山明水秀的佳丽风光,并以想象之笔写出舅父到任后受到民众拥戴、歌舞欢欣的景象,以及百姓富足、政事简易清明的情形。且以曾在此地做官的谢脁来比喻舅父的文采风流,还特别用王羲之故事点明其淡泊心境。全诗笔法简炼,内涵丰富,虽未全脱送人上任的陈套,但因诗中多写入当地名胜、人物,平易亲切。
黄庭坚是北宋诗的大家,造诣很高,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黄庭坚在文学艺术上是具有很高天才的,而又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作诗时,态度郑重,精心结撰。第一首,开头似叙事,接下来作描叙,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活用名词、动词为形容词,讲究字眼的锤炼,他通过奇特的意象、新颖的比喻和使事用典,达到了停杯细听说宣城的目的,形成一种峭拔生新的艺术效果。这种以叙述为诗、以议论为诗、以理趣为诗的独特艺术手法显示出他独特的个性风貌。
作者:黄庭坚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译文及注释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今昔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古代诗人
- 「杜牧」
- 「李白」
- 「苏轼」
- 「杜甫」
- 「荀子」
- 「王维」
- 「李清照」
- 「白居易」
- 「李商隐」
- 「屈原」
- 「辛弃疾」
- 「孟浩然」
- 「陶渊明」
- 「曹操」
- 「王安石」
- 「苏洵」
- 「骆宾王」
- 「岑参」
- 「陆游」
- 「高适」
- 「贾岛」
- 「孟郊」
- 「李煜」
- 「秋瑾」
- 「曹丕」
- 「袁枚」
- 「刘邦」
- 「鲍照」
- 「韩愈」
- 「曹植」
- 「元稹」
- 「刘彻」
- 「孔融」
- 「苏辙」
- 「王勃」
- 「曾巩」
- 「王冕」
- 「王建」
- 「刘长卿」
- 「晏殊」
- 「唐寅」
- 「姜夔」
- 「秦观」
- 「柳永」
- 「解缙」
- 「李贺」
- 「杨慎」
- 「白朴」
- 「徐渭」
- 「纳兰性德」
- 「关汉卿」
- 「范成大」
- 「刘禹锡」
- 「马致远」
- 「徐祯卿」
- 「贺知章」
- 「欧阳修」
- 「柳宗元」
- 「顾炎武」
- 「苏曼殊」
- 「黄遵宪」
- 「龚自珍」
- 「谢灵运」
- 「武则天」
- 「黄庭坚」
- 「晏几道」
- 「杨万里」
- 「元好问」
- 「李世民」
- 「曾国藩」
- 「王昌龄」
- 「范仲淹」
- 「韦应物」
- 「温庭筠」
- 「钱谦益」
- 「陈子昂」
- 「文征明」
- 「祝允明」
- 「文天祥」
- 「周邦彦」